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湘东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湖南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从时空角度分析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耦合发展水平、空间相关及空间聚集特征,并探讨影响二者耦合的因素。结果表明:大湘东地区农旅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总体实现了“严重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逐级跨越;影响大湘东地区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文娱支出、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合发辰模式等建议,从而促进两个产业良性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韧性的耦合互馈对助力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韧性思想,构建旅游发展和生态韧性评估体系,运用马尔科夫链、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刻画两系统时空耦合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指数波动增长,从2005年的0.085发展到2021年的0.571;生态韧性指数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0.269增长到2021年的0.827,地区差异不断敛缩;(2)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期的严重失调(0.134)发展到末期的初级协调(0.669),空间集聚性显著,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交通通达度、政策关注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对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强;交通通达度与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植被覆盖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度的交互作用对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最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中许 《旅游学刊》2013,28(5):80-88
就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源优势以及城乡与区域统筹迫切的现实情形而言,我国乡村旅游业亟须蓬勃发展。然而,尚未有理论方法为保证我国乡村旅游业整体持续、深化及和谐的战略发展提供可选择的途径。基于此,文章在辨识产业耦合与产业融合概念理论基础上,立足乡村旅游业与包含丰富异质性农业、地理与文化资源的大农业耦合,从产业互动与要素凝聚理论视角分别阐述了旅农耦合对农村第一、第三产业分别产生牵动效应和促动发展效应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1993~2010年的序列经验数据,结合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直观考察,主要运用模型实证,证实了旅农耦合的前述农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效应。由此进一步揭示得出,旅农耦合能够造就乡村旅游业战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手段,因而可以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最后,提出在异质地理、文化与农业资源基础上,以差异品牌战略为重心推动旅农耦合模式,从而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稳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旅游业从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经济生态维的梯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本文从阐明生态位及旅游业的含义出发,提出了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通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旅游业相关指标与所在区域的相同指标总值的数据收集,运用比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获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生态位评价综合值,进而对各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聚类及稳定度分析,旨在探索区域旅游业发展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16年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平均值在0.4~0.5之间,处于拮抗阶段;协调度均值在0.2~0.5之间,整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水平;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应积极制定并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绿色旅游经济增长率。通过有机耦合,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从时空视角对云南省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四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发展水平整体分别提升了48.15%、47.59%、35.91%、46.89%。2005~2017年,云南省各州(市)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87.50%的州(市)仍处于中度耦合失调水平,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形成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梯度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整体呈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滇西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一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则更是成为了突破经济发展障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华蓥市为主要研究区域,探索了其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或解决问题的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主要注重经济因素而较少注重社会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基于信用资本、人力资本的产业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旅游信用资本、人力资本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29个省市,东、中、西部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旅游业人力资本、信用资本积累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总体上促进了旅游业人力资本积累;旅游业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于政府培育信用资本的公共支出更加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信用资本积累;信用资本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些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该研究为促进中国旅游业信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忠奇 《当代旅游》2013,(10):73-74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南太行”旅游区与周边地区零星地进行了旅游合作。但是效果不明显。本文指出了影响南太行旅游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协调合作内容。从而提高南太行区与周边地他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环境下新疆的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当中,而且新疆的入境旅游经济也促进提升了新疆的经济体系。但因旅游设施、旅游资源的赋存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参与性表现,这使得新疆入境旅游经济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表现。文章就在通过对当前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区域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完善新疆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策略,实现新疆入境旅游业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新疆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新华 《旅游学刊》2005,20(1):48-52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富集程度不均,旅游市场对粤港澳的依赖性大,旅游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资源与市场优势尚未匹配协调发展。湖南省应采取突出重点、纵横兼顾、市场运作、研究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3.
黄洋 《西部旅游》2023,(4):17-19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7—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投诉+省份”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负面网络关注度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此帮助相关政府机构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域旅游:旅游实现方式呈现新特点 进入“十三五”,我国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全力对接大众旅游时代.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实现地域整体、要素组合、社会全员共建旅游业,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整体环境生态化、整体氛围文明化、整体产业协调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7个郊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区域社会资本和乡村旅游系统16项指标的区域社会资本与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7年杭州市7个郊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表明:2012~2017年杭州市郊县整体社会资本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社会资本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乡村旅游在2012~2015年快速发展后趋于平稳。此外,区域社会资本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存在协调发展类和濒临失调衰退类两种状态和同步型、滞后型、损益型、共损型4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旅游资源大国,现在正在转向旅游大国,旅游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本文以陕南安康市为例,探讨了该地旅游业发展阶段,试图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形势,探索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新型城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运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高旅游综合带动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研究——兼论我国西部旅游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已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部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旅游业发展进程和形式上的差异来源于旅游地域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旅游区的特点,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地位,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 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的研究,应贯彻整体分析与区域对比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整体分析是指从全球的角度宏观分析不同大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区域对比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大区内,对比分析同一级别的旅游地域系统,以确定其地位状况。笔者以为旅游地域系统地位上的差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是科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与创新的重要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高铁以速度快、密度大、安全舒适性、准时性、公交化运行以及沿途的观景等优势,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验,变革了旅行者出游方式,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区域旅游业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前后的我国各省级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能够甄别出传统DEA模型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高估或低估的偏误;调整后的效率测算结果显示,各省级区域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度较大;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中西部区域旅游业效率水平提高的瓶颈,各区域平均的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更接近效率前沿面;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接近或处于我国旅游业技术效率的前沿面;按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将各地区旅游业划分为四种类型,按各区域效率结构特点,分别从提高管理水平或扩大旅游业规模方面提出了不同区域提高旅游业效率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