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券导刊》2012,(27):35-54
寿险公司通过保险和投资业务创造价值。其主要利润来源有三个:承保业务、投资业务和管理费收入。寿险公司过往主要专注于防范死亡风险,如今则提供全方位寿险(如死亡险、疾病险和长寿险)和金融市场保险。盈利影响因素因产品类型而差异显著。对于以寿险为主的产品来说,盈利取决于承保表现和投资收益,后者对于长期产品的盈利尤其重要。对于有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发展迅速,远超GDP增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寿险公司的绩效主要来自投资收益、承保利润.伴随利率市场化,保险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保险费率下降,承保利润下滑,加之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寿险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另外,我国寿险业的市场壁垒较高,产品雷同,获利能力低,规模效应不显著.如何对寿险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并改进成为寿险公司需要面临的难题.在实际运用中,以平衡记分卡为主的绩效管理模式以及财务指标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基于EVA的评价体系便成为了探讨寿险公司绩效评价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肖 《时代金融》2013,(32):193-194
保险业的盈利模式走过了曲折和螺旋式变化的过程,而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始终是保险公司获得利润的最重要的两大来源。本文通过对2012年我国各寿险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寿险公司在其营业利润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作为公司利润两大来源的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一少部分寿险公司可通过其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上的亏损,然而,大多数公司无法实现,只能导致其营业利润出现负值。基于我国寿险公司的亏损现状,并借鉴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路径发展模式,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针对目前亏损现状下可供各寿险公司参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通过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的盈利创造模式,实现承保利润、投资收益等多元利润来源,提高利差益、费差益和死差益,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效益水平。对于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来说,如何把握和选择盈利模式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未来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及成熟的挑战。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三差损益",即死差、费差和利差损益。单纯依靠某一单一盈利模式或某一个层级来提升公司利润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钟凡 《保险研究》2009,(8):33-38
中国寿险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并没有造成垄断企业控制市场以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况。本文选取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三家企业1998年~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认为在中国寿险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寿险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经营效率高的企业虽然不能因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而获得高利润,但是可以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非寿险业特点对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利用其分析了中关非寿险业的发展策略,发现两者的各相关指标存在显著的不同,并探讨了不同财务指标的成因以及各相关因素。得出两者发展策略互有侧重。最后,从中国新兴非寿险市场现实环境出发,提出目前整个非寿险业必须坚持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并重的发展策略,努力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险财务报告准则的融合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负债评估差异是主要原因。本文梳理比较了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寿险财务报告准备金的评估方法,首先利用现金流方法模拟不同准则下产品利润释放模式,其次构造寿险公司盈利周期分析的概念框架,并模拟比较新开业公司的盈利周期。研究发现各国特色鲜明的负债计量方法、精算实务标准决定了利润释放模式和盈利周期,中国保险财务报告准备金评估方法体现了原则与规则结合的理念,其中双边际的设计效果初显,中等规模的寿险公司盈利周期适中,小规模寿险公司盈利周期长,原因在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寿险业的负债评估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寿险业利差损风险的形成死差、费差和利差是寿险产品的三个主要利润来源。在实际情况中,利差是主导因素。寿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会结合行业经验和自身能力,设定合理、审慎的预定利率水平。利差损风险是指在产品上市后,寿险公司实际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于其定价时的预定利率,从而蒙受经济损失。如果市场利率在短时期大幅下降,并持续较长时间,寿险公司一方面投资收益会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窦元 《中国保险》2011,(3):50-54
2010年,随着行业监管继续强化,全球寿险业的保单呈现增长态势,大部分国际保险集团盈利状况明显好转,全球主要寿险公司资本状况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展望2011年全球寿险业,新兴保险市场增速仍将超过成熟市场;全球寿险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资本与风险管理能力;大型寿险公司继续通过系统整合提高经营效率;行业创新有助全球寿险业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与最优投资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司收益主要来源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其中承保利润受政策变动、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投资收益则更多地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如何构建资产组合、如何确定最优投资比例就是获取投资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保险公司的资产组合模型并运用非线性规划求解出最优投资比例,进而根据保险公司的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组合及最优投资比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肖 《上海保险》2014,(1):7-8,23
利润路径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险经济学认为,在初级市场中.利润来源于保费收入,保费扣除保险事故发生的经济补偿给付额和各项费用后即为公司的利润。然而,在成熟市场中,保险经营的资金流量包括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和投资收入三部分,其中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均为资金流入项,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两大来源,也就是本文中提及的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支燕 《保险研究》2012,(8):46-52
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2006年~2010年我国42家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并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虑赔付支出的情况下,我国寿险业的平均无效率值为46.74%,其中,中资寿险公司的无效率值为33.47%,外资公司为60.01%。中资寿险公司的效率值优于外资公司;寿险产品的同质化及较强的投资性属性,使得在投资环境疲弱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的无效率成为制约寿险业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寿险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23.8%,其中,中资寿险公司为77.31%,外资公司为-29.72%,规模扩张增速放缓导致的规模效率变化为负是影响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品结构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寿险公司传统寿险和意健险占比日益下降,新型寿险占比过高,分红险"一险独大",不利于寿险业本质功能和竞争优势的发挥。以太保、平安集团为例,实证分析产品结构失衡对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偿付能力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我国1980年~2010年间"保费收入"和"利润总额"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两者之间相关度日益下降,"以保费规模论英雄"已不合时宜。从监管导向、经营模式、会计制度、产品创新保护机制、保险意识角度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微观的角度,利用中国寿险市场的统计数据考察了寿险公司经营信息对保单持有人退保行为的影响,考虑到不同类型公司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将样本数据分成大型寿险公司和中小寿险公司两类,并建立非线性平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不同类型的寿险公司退保率受各因素影响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是否销售投连险显著地影响中小寿险公司的退保率,对大型寿险公司则无影响;与寿险公司规模高增长相伴随的是保单的高退保,这在中国寿险行业普遍存在;保单分红水平对于退保的影响程度要低于预期,“利率替代”效应并不是导致退保的最主要原因;保单持有人会比较信赖历史悠久的公司,而保费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影响保单持有人是否退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激烈竞争程度,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了严峻考验。本文基于5大国有商业银行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对净息差的变动非常敏感,中间业务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的贡献大于利息净收入最后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是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当前,人保寿险要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集团吴焰总裁提出的“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寿险业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难题,不少寿险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在此背景下,一些偏离"保险姓保"政策导向的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表现不佳,且抗风险能力堪忧.回归"保障"能否改善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而增强寿险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当下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聚焦寿险公司业务保障属性强弱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采用"保险风险占比"指标来度量寿险公司业务的保障属性强弱,综合构建寿险公司绩效评价方式,选取61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组成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更换模型法和子样本回归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寿险公司业务的保障属性强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寿险公司业务保障属性越强,其盈利能力越强,同时其经营稳健性越好,具体表现为该公司的投资风险、退保风险、偿付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越低.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监管政策建议和寿险公司经营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核保是保险人选择或评估申请保险保障的风险个体的过程。执行科学的寿险核保程序有利于寿险公司控制承保风险、提高承保质量,从而确保公司持续、稳健地经营。寿险核保不仅与寿险公司的内部建设相关,而且受社会环境、法制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寿险公司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国内寿险核保呈现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将给寿险核保的良性发展和寿险公司的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7,(1)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及相关政策对股民投资收益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股民投资收益以资本利得为主,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为辅。其中股利分配以现金股利和现金股利加转增股为主。中国虽然实施强制分红的股利政策,但是,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公司治理有待完善以及股民的"投机行为"使得股民获得的股息红利较少。随着股息红利差别化征收政策的出台,现金股利在股民利润中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加。本文对于培育高水平、持续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普通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启动,寿险产品的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采取了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对2008~2011年间36家寿险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型寿险产品的占比份额对寿险公司的利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认为对于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应当适当提高普通寿险产品占比份额,这有利于公司对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