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雪洁  戴小辉 《财经研究》2006,32(10):35-47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12家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2001~2004年的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quist生产力指数对这些企业的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提高之势;同时企业的股权结构、含有外资的企业的股本来源、企业的区域分布以及所属不同企业集团等因素都会使企业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动态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轿车业总体上还处在依靠规模扩张的量的增长阶段,行业技术进步对效率提升的作用微弱。这表明,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轿车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必须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力改善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本文基于全国农业产业化统计数据,首先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各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R/S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进行了产业化发展趋势判断,得出种植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在未来将减少,畜牧业产值比重将持久增长的结论,表明全国农业产业化的产业发展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化领域逐步拓宽,发展态势良好.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产业化发展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合作组织规模、龙头企业数量、经济实力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对全国内地30个省(区、市)(西藏除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名,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效率是小麦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提高小麦生产效率也是保障粮食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进行分解研究,重点分析了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以来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效率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与社会发展是相一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有技术进步推动,并与其保持一致,这说明农业技术发展对小麦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力,我国要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政府财政应该加大农业技术研究投入,并大力推动农业技术物质化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和微观组织,农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农户的生产效率上,农户的生产效率决定着我国整个农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对于农户生产效率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力。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13年(1991~2003)农户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2003年全国各地区农户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农户的综合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从DEA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农户投入产出效率的趋势分析还是区域分析,我国农户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总体上都比较高;农户的生产纯技术效率比较高,规模效率相对来说就要低一些,致使大部分地区农户生产无效率。因此,从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状况以及资源配置情况来看,要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旁争力。就必须在提高农户生产技术的同时.增加农户的生产规模也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赵海 《技术经济》2012,31(8):58-62
利用894家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对其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利润和带动就业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财税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竞争力的作用比较有限;技术研发与应用增强了企业发展驱动力,但由于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等,因此投入增长较缓慢。最后提出了不断优化和完善财税和信贷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灯塔盆地116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农业龙头企业凭借人才和资本等优势,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专业大户在蔬菜生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规模效率;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相对偏低。因此,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省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贺正楚  吴艳  周震虹 《经济地理》2011,(6):999-1002
发展两型社会农业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将DEA评价方法应用于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效率评价。通过各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等5个省市农业生产的产出已达到规模最优,农业生产在投入结构上也是技术有效的;我国其它的26个省市农业生产效率还比较低,这些省市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化程度还不高,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6)
文章利用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相关指标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总体技术效率较高,鹤壁等8个省辖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最优是鹤壁和信阳2个地市,说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不单受到经济条件、地理区位及相关的农业资源投入等因素影响,经营规模的无效率也会制约各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引起地市之间农业生产效率高低相同。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资源投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扩散的同时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内涵式增长。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水资源、农机、化肥、人均耕地和家庭固定资产等。其中,有效灌溉土地、水资源、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农用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省际差异较大,效率较高的省份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议通过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优化农用地结构、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等措施,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采用一步法进行估计,测度了中国30个省区1981—2011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严重技术非效率,1981—2011年间中国30个省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只有0.55。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存在随时间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农业GDP代表的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因素、有效灌溉率反映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工业化程度、受灾率以及财政支出占GDP比率反映的政府干预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面作用,农业GDP占全部GDP比重代表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动力密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波 《技术经济》2011,30(10):58-65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CCR模型与BCC模型对中国对非投资促进非洲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价。从中国企业的对非投资决策、适应市场环境能力和实现经营规模等方面来看,中国对非投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但对部分国家的生产要素投入应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衡量创新产出,以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表示创新投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随机前沿法测算的知识生产效率较大而且较为稳定;各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3.
自从明确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我国农业在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局限于一些客观约束条件,农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美国、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育程度较高,这对推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根据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推进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稳定和提高棉花产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12个主产省棉花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重点考察了其时序波动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9年,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序波动特征明显,西北棉区技术效率最高且波动最小,其次是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技术效率最低且波动最剧烈;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和非农产业发展对棉花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非农人口比例和异常天气的负面影响较大.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晶  郭兵 《技术经济》2014,(3):14-19,26
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12年上海63家文化创意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并研究了所有制形式、规模和政府科技资助对文化创意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52家企业在专利产出效率方面属于无效单元;内地与港澳台合作企业、国有全资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值最高,而外资企业和集体全资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值最低;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拥有比大型企业更高的专利产出效率;接受政府资助的文化创意企业比未接受政府资助的企业拥有更高的专利产出效率。最后提出提高文化创意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达  王海涛 《技术经济》2012,31(11):63-69,74
利用2006—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整体偏低,受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较显著;整个行业的无效率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无效率,且行业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行业抵抗突发性经济危机的能力较脆弱;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的省际差异逐渐拉大,个别省份的生产效率极低。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期间,受技术进步这一主动力的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的交相波动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基础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庞英  张绍江  王伟  孙巍 《财经研究》2007,33(9):79-87
转型期在国家推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无法同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要求相协调,这就使得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各大流域粮食生产规模效率最差,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化大力气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稳定或进一步提高松辽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改善黄河流域粮食生产低效状况,这也是转型期弥补市场失灵、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跨国超市发展迅速,农产品供应链出现市场权利自上游向下游转移、垂直整合和要素聚集的深刻变革,河南省农户小规模且分散的特性,使得他们在参与现代化的供应链时面临着在价值链获取的附加值比例偏低和在供应链中边缘化的挑战。当前河南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模式有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导四种供应链模式,这四种模式在河南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总之,供应链市场权力日趋向下游移动的趋势对小农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小农户如何加入到现代化的生产链之中是当前亟待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