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就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在某医院收治的100例采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100例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经过有效护理之后,显效86例(86%),有效12例(12%),无效2例(2%),护理总有效率98%。结论膀胱内灌注化疗是治疗膀胱的有效手段,正确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膀胱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9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88例治疗效果较好,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和化疗的辅助灌注显著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肌层浸润的膀胱肿瘤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00例,术后丝裂霉素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大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无中转开腹手术,无需输血。随访3~60个月,4例复发,其中3例单个肿瘤复发,1例多发性膀胱肿瘤术后6个月复发,二次行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12个月再次复发行膀胱全切。其余96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PK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手术安全,出血少,创伤小,生活质量高,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腹腔内的压力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96例,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两组,静脉化疗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组患者采用腹腔化疗,对比两组患者腹腔内压力变化和临床效果,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静脉化疗组患者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81.2%、66.7%、62.5%,腹腔化疗组患者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95.8%、83.3%、79.2%,腹腔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静脉化疗组复发5例(10.4%),腹腔化疗组复发2例(4.2%),腹腔化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采用腹腔化疗,有利于改善病情,降低术后复发率,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上所采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去势的方法针对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且对此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做出分析。方法对本院的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和手术后的随访。这些患者均接受过本院实施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去势手术,并且这些患者的晚期前列腺癌均伴随有膀胱出口梗阻。结果进行手术的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患者的意外死亡。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排尿良好、并且没有出现尿失禁。结论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在经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去势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因此,这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6、12个月比较再次复发及子宫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较好,但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经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快,但复发率较高。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均较好,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测定仪对其进行残余尿测定。结果 30例患者残余尿量为38~542 ml,平均(141±17)ml;22例连续测量残余尿4次均<100 ml,患者无任何排尿困难症状及不适主诉,实验室尿液检查及膀胱B超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8例连续监测残余尿4次>100 ml,经诱导排尿、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后,自行排尿6例,行清洁性间歇性导尿患者2例。结论便携式B超仪的应用可有效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操作方便、无痛,同时也为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坦索罗辛与安慰剂。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进行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及首次膀胱排尿感测定,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量表(OABSS)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首次膀胱排尿感及OABSS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及首次膀胱排尿感明显升高,且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及OABSS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服用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患者服用谷维素,服用4周后,两组分别根据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B超测得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尿量明显增多、B超测得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B超测得残余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窦炎以鼻内镜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定期清除患者分泌物及鼻腔内痂皮,有利于患者术腔愈合,如果窦内有霉菌团块,则会出现反复的溢脓,黏膜水肿,窦口再次堵塞或者闭合,甚至可能伴有骨质破坏,必须重新开放,彻底清理窦内霉菌团块,还要注意保护窦腔黏膜;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患者术腔感染,鼻腔填塞物取出后,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处,内镜下清理患者鼻腔水肿组织、术腔粘连等,确保患者鼻腔通气顺畅;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并且明显骨质破坏的患者,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复发和感染扩散,促进术腔患处愈合和上皮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结肠外翻拉出保留肛门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五年,观察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 36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按照肛门节制大便功能评价,优2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4.44%,无吻合漏、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5年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11.11%,5年观察期结束,生存28例,生存率为77.78%。结论经肛门直结肠外翻拉出保留肛门吻合术可有效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大部分控便能力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复发率较低,五年生存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8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随访1~3年,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术后残端的肿瘤残留率、术后局部的复发率、术后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满意,使患者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术后残端的肿瘤残留率、术后局部的复发率明显减少,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腹腔镜术后加用GnRH-a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妊娠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RH-a用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术后的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痛经缓解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行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复发时间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接受BCG膀胱灌注的550例中高危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BCG膀胱灌注的复发时间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550例BCG膀胱灌注治疗患者中,86例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发现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2.18%(452/550),累计复发率为17.82%(98/550)。局部不良反应患者与全身不良反应患者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P=0.360)。发生2级不良反应患者复发时间短于发生1级不良反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1,P<0.05)。发生1种及以下不良反应患者复发时间与发生两种不良反应患者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3种及以上不良反应患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复发时间与患者不良反应分级、数量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不良反应分级与数量的上升,NMI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改善膀胱癌晚期患者术后出血症状的效果。方法膀胱癌晚期患者40例按术后留院综合护理和居家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个月内不再出血15例,后续过程不再出血12例,3例死亡,死亡率为15%;对照组1个月内再出血18例,后续过程不再出血0例,14例死亡,死亡率高达70%。结论科学护理能有效改善膀胱癌晚期患者的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前列腺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尿失禁、尿道狭窄,其发生与护理有密切关系,现将预防TURP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护理措施,特别是术前及术后护理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治疗仪对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80 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 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膀胱治疗仪治疗,每天 1~2 次,每次 40min.结果 两 组患者在拔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及拔管后排尿不畅的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 治疗仪能够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不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疾病采取CT三维仿真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静脉注入碘海醇造影剂,将泌尿系完全充盈后,取螺旋CT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并将其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期处理,取得多种三维立体和仿真内镜图像。结果输尿管膀胱疾病包括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以及神经源性膀胱伴有输尿管扩张,依次为6例、9例、5例、2例。另外,纤维膀胱肿瘤6例,前列腺增生6例及输尿管狭窄4例。结论输尿管膀胱疾病采取CT三维仿真成像技术,可将各种病理形态改变完全显示出来,对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8例,均实行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出现,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胆瘘1例,胆道出血1例,均给予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肝部分切除术的疗效确切,术后残石率低且结石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科昏迷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且多由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引发,多因意识丧失,平滑肌松弛各种反射消失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致尿潴留或尿失禁,留置导尿是危重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重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尿潴留诱发严重并发症,对尿失禁者可训练膀胱功能,使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准确记录尿量,为治疗提供依据,但在采用留置导尿的同时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1-2]。膀胱冲洗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必要措施,而传统的膀胱冲洗是将冲洗液经导尿管接头处直接灌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