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检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药用剂量、病程、过敏史、合并用药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为消化系统7例(38.89%);皮肤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统2例(11.11%);神经系统2例(11.11%);血液系统1例(5.56%),泌尿系统1例(5.56%)。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分级为轻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剂量为400mg、疗程〉5d、有过敏史、有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多因素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60岁)、日剂量(400mg)、过敏史(有)、合并用药(有)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程度较轻。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院上报的1例碘海醇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上报的1例碘海醇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该患者应用碘海醇注射液后,约2min后出现周身发热、颜面及周身皮肤发红、咳嗽、恶心、大小便失禁等典型过敏性休克症状。结论碘海醇致过敏性休克不多见,但建议医师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掌握碘海醇注射液适应症,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剂量、静滴速度,加强对碘海醇注射液的监测,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制订完善的抢救措施,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积极施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性﹑有效性并对两组的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各种社区获得性肺炎符合方案集(PP)分析人群7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qdivgtt;B组36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bidivgtt。运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推算每例治疗成本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9%、89.2%和63.9%、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8.7%。治愈每例患者所需药品的最小成本(5386.0±1795.4)元和(2182.2±727.4)元;以临床总有效率计C/E分别为(58.9±19.6)和(35.4±11.8);ΔC/ΔE为7004。结论虽然莫西沙星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但根据最小成本法和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左氧氟沙星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确定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并引起不良反应的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21例,皮肤反应7例,血液系统反应4例,泌尿系统反应2例,神经系统反应2例,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所有患者经减小药物剂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影响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因素有患者年龄、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注射苄星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治致过敏性休克的1例患者,进行治疗方式、抢救措施及护理方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在实施梅毒抗炎治疗,注射苄星青霉素时,应事先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且在注射时密切关注患者所发生的变化,若在注射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及时实施抢救,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以此使患者的过敏性反应及时得到改善,继而稳定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应用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18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临床常见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损伤部位、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243例(13.0%)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结论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对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C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9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I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PID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具有安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数改善幅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数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呼吸道重症感染细菌检查结果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头孢哌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细菌清除率为8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细菌清除率为9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从临床实用角度来讲,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两组患者均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能够较好地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中,销售金额处于前三位的是加替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氟罗沙星胶囊;在注射喹诺酮类药物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列前四位的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针、氟罗沙星针、依诺沙星注射液。结论我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进一步加强其使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来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两组患者并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根除Hp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根除H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痰培养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2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2HRZE/4HR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0.65%、83.87%、90.32%,高于对照组56.67%、58.06%、67.74%(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与对照组16.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在MDR-TB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提高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且不会增加过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老年女性泌尿道感染患者疗效、氧化应激及尿液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女性泌尿道感染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3)。试验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褪黑素(MT)]以及治疗前后尿液细菌数量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OD及M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液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尿液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呋辛可有效减轻老年女性泌尿道感染患者症状,减少尿液细菌数量,调节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证实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和呋喃唑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和呋喃唑酮进行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优于对照组83.3%(45/54)的总有效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较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成本和疗效。方法对85例入选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入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三组,分析各组成本及评价其疗效。结果莫西沙星组治愈率较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组明显提高(P<0.05),但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成本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检索的36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各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新老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别致各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6例患者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过敏反应50.0%,肠胃系统反应27.78%、过敏性休克11.11%、肝损害5.56%、血栓性静脉炎5.56%。同时,新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78%,老品种为72.22%。新老品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老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反应、肠胃系统反应、血栓性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新品种(P〈0.01),但新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则高于老品种(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类型中,皮肤过敏反应及肠胃系统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新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老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