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东南沿海经济带的兴起功不可没。而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带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我将它们称为“区域性经济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继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一年多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宏伟蓝图,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的共识,成为凝聚全省人民,集聚发展要素,形成全方位合力的重大举措。纵观其成果,尤以闽台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突破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西部的核心地带,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开发历史最悠久、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城市最密集、科技文化实力最强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区。总的来说,它具有八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经济发展的“睛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中国会展业作为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人类带来7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会展业就是“新”的融合,它既是城市功能的新体现、拉动内需的新动力,也是一个汇聚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的平台,它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领跑,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发展态势,福建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政策。否则,就有落后于其他省区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2004年年底,中共福建省委审慎考虑当前福建省情,推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拉开了福建新一轮起跑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诸多经济政策中,区域经济政策则是其中一项主要的政策。本文试图就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中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区域经济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调整、优化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取向、主要内容等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将昏昏欲睡的渔村深圳变成中国首个“经济特区”,为外国制造商和本地创业者提供廉价土地和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2.
推进闽台经济合作增强“海西”建设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初,卢展工书记即在省“两会”上正式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新目标。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福建要建设对外开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两岸经济合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浙江温州,南接广东汕头。它的崛起将成为推动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推动海峡两岸全面直接的“三通”,推动海峡两岸深层次的广泛合作,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成绩彰显。但在贯彻实施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深化和突破。福建省经济学会与本刊联手编辑《深层次考量“海西”建设》,组织发表全省经济学界一批专家、学者关于“海西”建设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人们对开创“海西”建设新局面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弃了均衡布局的区域经济政策,代之以向东部沿海地区有效倾斜的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在概括、总结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当前就福建的经济发展而言,一方面是夹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峰极之间,存在着“边缘化”的危机;另一方面是在“边缘化”的挑战下,提出了“北承南接,西联东拓,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新思路。而与此同时,由广东倡导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也将福建纳入其合作区域范围。这就使我们十分关注:加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否有利于福建改善自己“边缘化”的处境,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