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作为处在组织网络中的企业,其节能减排的行为必然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其中,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其他企业与事业组织分别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发挥必要的作用。在转轨经济的背景下,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除了不断完善政府的监管作用外,需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良好的企业组织生态网络建设,为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节能减排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增强,投入人力财力逐年提高三年来,人们节能减排意识逐步增强,企业人力和财力逐年提高。2007年百户企业中,节能环保方面投入2.6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6.08%,是2005年的5.8倍;从事节能减排(环保)专职人员293人,分别比2006年和2005年增加了11人和44人;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如何实现有效的节约能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在节能领域,如何实时动态地监控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城市能源的消耗情况,如何利用一套先进的能耗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关高效、科学的能耗管理、节能决策系统,从而事半功倍地科学实现节能目标,是节能减排工作中最为基础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6.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将是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又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2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六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这是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之前国内一次大的协商。论坛展示了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对于石化行业而言,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镇海炼化对此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昭示,节能减排是石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市场准入机制内容的阐述,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府在市场准入机制中的地位探析,得出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一个准入、竞争和监督的综合体系,主要是为相关部门政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我国节能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节能减排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本研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节能减排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家以废杂铜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铜加工企业,近些年来,将抓好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打造绿色金田,多次被评为省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市节能先进单位和节水型企业、市节能减排标兵企业,唯一荣获“宁波市环境友好特别奖”企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愈显突出,但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环保压力也与日俱增。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社会各界对能源企业的节能减排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鄂尔多斯市能源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和居民对居住环境满意度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与居民在节能减排方面协同度较低,能源企业与周边居民互动较少,居民对节能减排工作和环保政策不太了解、对居住环境满意度不高等现象和问题。基于调研结果,从企业与居民多方协同共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视角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各级政府要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督,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十二五”时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推进“四个发展”、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就当前来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如循环利用水平不高、产业链短、资源开发中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等,循环经济试验区企业面对的挑战,更加突出。为此,要实现青海省“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氢立程。 相似文献
19.
水泥等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文章基于个体企业的角度,对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以长三角135家中小企业为有效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水泥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对节能减排绩效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水泥企业规模与节能绩效存在着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市场与减排绩效存在明显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减排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技术创新与减排绩效存在较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