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领域的混乱致使国家、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受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制约着国家和企业经济的发展。如何迅速扭转会计领域的混乱状况,端正会计行业风气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运用各种方法促进人才流动,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值得探讨的措施。一、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非独立性密切相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种情况:一是非主观故意行为所致的会计造假。会计差错的原因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不懂相关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二是会计造假,原因之一是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差,故意伪造凭证设多套账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已不仅限于核算与监督,而是更多地向经济管理的深层次渗透。当前,会计人员在多种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断出现。财政部在抽查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以及审计署对一些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都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触目惊心的数字、假账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非常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6):146-147
针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过低、急需提高的现状,本文首先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始分析,通过分析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人员素质低、内部控制不合理、利益驱使造假、会计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导致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财政部组织的对全国会计质量抽查结果看,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在2001年抽查的110户酿酒企业中,有102户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不实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占抽查总户数的92.7%。尤为严重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一些企业的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编假、造假。造假的手法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徐峰 《企业导报》2002,(9):54-55
<正> 根据财政部组织的对全国会计质量抽查结果看,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在2001年抽查的110户酿酒企业中,有102户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不实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占抽查总户数的92.7%。尤为严重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一些企业的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编假、造假。造假的手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以虚假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核算;有的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账册统一核算,而是进入私设的  相似文献   

6.
王姝丽 《中外企业家》2013,(11):256-256
伴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不断有会计舞弊造假事件的暴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在我国会计行业普遍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且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已成为了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现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对策,希望相关同仁等够给予指导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并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会计信息不实,二是会计信息造假。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其在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极不相适应,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诚信问题在整个行业的普遍存在和漫延。在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等问题十分严重。追根溯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梁捷 《电子财会》2006,(3):9-11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日趋严重,已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一种得到政府官员认同的观点认为:失真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制造”的,“会计委派制”在各经济领域全面施行,可以防止会计人员造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弈论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动因、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信息披露决策过程的博弈行为,并据此提出了纠正失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郝莉 《天津财会》2005,(1):11-13
会计委派制是针对目前企业产权结构缺损、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人员管理失效、会计信息失真而构建起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它是由财产所有者向其所属企业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监督;同时,委派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因而,实行会计委派制对扭转当前会计造假、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王波  梁双 《会计之友》2008,(27):111-112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动因、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信息披露决策过程的博弈行为,并据此提出了纠正失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动荡不定、变化多端、难以预计的复杂情况。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造假十分严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毒瘤。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多年来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十分严重 ,不少学者认为会计监督乏力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而会计监督乏力又被认为是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能使会计人员完全行使监督职能所致。因此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含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 ,下同)就被提出来并在全国许多城市正式实施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和委派会计人员有无必然联系 ,委派会计人员能否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去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会计核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及会计政策的选择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大量盛行,利润虚假、收入不准、成本不实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不佳、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舞弊等因素引起的。当前应该改善社会经济环境、加强会计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会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最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辜雪梅 《现代企业》2000,(10):48-49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顽疾。要彻底根治“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的现象,防止腐败进一步蔓延滋生,就必须对国有企业会计机构从受托责任出发,改革现有会计人员委派制,实现以信息真实为核心的会计现代化目标。 一、会计委派制的本质 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委派会计和委派者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派制的目的是让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的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以便具有公正性。 在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的体制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具有“双重身份”,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事权和人权的不统一,使…  相似文献   

17.
郭宇宏 《西部财会》2003,(12):36-37
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引起的违纪违法等社会问题,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目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曹宝玉 《企业经济》2004,(12):200-201
本文通过对现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关内容进行一番考察,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定切入,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涵义及特征;列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因素:产权制度、信息制作、会计人员的地位及造假收益与成本;最后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使国家、集体和个人都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财务造假和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估计在9875亿元到12570亿元之间,占GDP的13.6%-16.8%。其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所引起的损失至少占总损失的40%。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是财经界的普遍现象,只不过是状况不同而已,但是却不同程度地扰乱着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了腐败的产生和国家、单位的损失。要彻底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体制、加强内控和惩罚力度为手段,形成不想去造假的思想、不能造假的制度、不敢造假的惩制威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