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清启 《商界领袖》2003,(11):34-36
一个老打架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他将来到底要干什么,他们感觉这个人我们用蔚蓝的规划来注释这个打架人的频繁举动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向英雄一样渐次伟大起来,想象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实际上国美在品牌管理上就犯第二种毛病,并且还病得不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难以用一个词去概括国美,它是什么?实在地说它是个乱糟糟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短短8年时间,中视金桥从一个小型本土广告公司,成长为传媒运营集团,这其中有何秘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间,中国的天空,只有政治英雄,没有经济英雄。改革开放前的那30年,中国不需要经济英雄,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能没有经济英雄;我们不能想象,没有经济英雄,中国经济将如何崛起,这就如一个没有巨星的球队,能成为“梦之队”吗?  相似文献   

4.
广告不仅是创意的游戏.更是金钱的游戏。广告主是如何支付广告费的?比如.他们如何分配广告费的比例?他们愿意先付费还是后付费?他们愿意为优秀的智力贡献单独买单吗?等等:这份深度调查将回答这些深藏于人们心中却又没有答案的重要问题。应该承认.目前中国广告的研究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不从从哪个角度看,作为广告运作中坚力量的广告主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本刊推出了一系列广告主态度与行为研究的调查报告与文章.一方面是填补广告研究的学术空白,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广告公司.媒体与企业广告运作的切身需要。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你的广告实践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姚娟娟 《广告大观》2006,(11S):106-108
如果告诉你,一个企业通过依托电视广告的投放,使当月的销售业绩暴增了500%,一个市级电视台签约单一国内品牌年广告投放量超过千万,你一定以为这是在痴人说梦吧?而这个令人不可置信的奇迹就发生在八月的南京,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场企业与媒体联手双重突围的大戏精彩上演,让我们惊诧于市场无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6,(3):125-125
2005年10月份框架广告公司(以下简称框架)与分众传媒(以下简称分众)的合并,一度被誉为是国内传媒界最大的合并案。时至今日,合并时的喧闹已埋入历史的尘埃中,户外媒介又在平静中回到自己的发展轨迹上。合并后的框架在做着什么?想着什么?又有什么打算?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框架媒介董事长兼分众传媒集团副总裁谭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陈鹏  赵镜亮 《华商》2010,(11):30-31
老子不信邪——简直狂妄至极。天下非常之事业,是你一句“不信邪”就能成的吗?一个只会死命往前冲,却不讲求策略的人,永远当不了“英雄”,是“莽夫”。这个道理普通人懂,简伯华当然更懂,他是“勇”也有,“谋”也要。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克莱斯勒让他们的广告代理商阳狮尝到了炒鱿鱼的滋味。只不过广告公司第一次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通过商业媒体的报道。应当这样来分手吗?我们不这么认为。无论如何,可以做得更礼貌些,甚而留有余地。下面是我们根据多年咨询经验,给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大营 《广告大观》2006,(1S):140-141
其实,考核一家广告公司综合实力的方法很多,不一而是,各有千秋的。但在我们公司,老总坚信的考核方法绝对与众不同,叫怪人指数考核法,简而言之,就是考查和衡量公司里怪人多不多,都能怪到何种程度。老总说了,干广告这一行的,不怪,能干的好吗?要在怪中求变、怪中取胜。  相似文献   

10.
《广告大观》2006,(11S):71-71
USP?但凡策略机构、广告公司都会提起。似乎没有差异性,品牌就活不下去,创意完全无用武之地。且慢!回过头来,你的客户指望你将每个产品赋予一项独一的伟大发明?期待你的说辞能让每一种服务真的与众不同?在同质化的时代寻找差异化,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有人说创意是为了创造差异,阿佩克思认为,其实我们就是为了唤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尹亦辉 《中国广告》2003,(10):78-79
达彼思所在的Cordiant沟通集团被WPP集团收购已经成为现实,达彼思命运将会如何?它会成为另一个达美高吗?这是今年火热的夏季里在业内燃起的热门话题。这一进程在时间意义上的象征是,达彼思成为WPP的成员已经自2003年8月1日正式启程。但是,在达彼思大中华区董  相似文献   

12.
赵树明 《广告大观》2011,(11):24-26
我有一个困惑:由学院派教出来的学生,进到广告公司,几乎没有一个是直接能用的。我有一个问题:搞广告理论研究的学院派们,你的理论不能应用,你这不是在坑爹吗?  相似文献   

13.
总裁的危机     
提起电影《泰坦尼克号》,不知道的人很少。谈起观感,每个人感受各有不同。让我们设想一下,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裁,每日里运筹帷幄、日理万机,有一天,作为消遣看了这部电影,对这个故事会作何感想呢?想来也一定会为冰海沉船时所发生的旷世奇恋所感染。除此之外,有想到别的什么吗?或许,您该想想那个威严的船长。他在这个悲情电影中无疑是一个英雄:在别人不知所措、忙于求生时,  相似文献   

14.
吴晓波 《广告大观》2007,(7S):35-37
2000年我曾经向一个法国人讲盲人摸象的寓言。因为盲人摸象是负面认知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要从大象来观照,然后对大象进行把握。既然人的认知有限,我们不妨自嘲自己是一个盲人。面向未来的中国广告业甚至全球的广告业,我们又何尝不是盲人摸象?广告主有广告主的想法和诉求,广告公司、代理商有广告公司的想法和诉求,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认为,农民工是穷人,打工俱乐部这个项目并不会赚钱。但我在想,腾讯的玩家以小孩子居多,它不赚钱吗?百度的用户大多是中小企业,它不赚钱吗?这只是大家的直觉,以为怎么样。我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的庞大基数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价值。是的,我们手里握着中国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广告大观》2006,(9S):33-35
什么是广告代理制?一个广告公司不靠媒体不靠企业,就靠中介,这个是我们大家经常理解的一种广告代理制,这种定义,是一种非常抽象、静态的概念。广告代理制其实是一种博弈的过程,在广告公司、媒体和企业三个方面不断角逐、不断地斗争中出现的结构,在那种环境下广告发展了,所以如果从博弈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7.
在国人心中,一提安利就自然联想到害人不浅的传销,虽然安利的传销做得很本分,但仍免不了背这黑锅。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树立安利健康、向上形象。6年前,安利借助体育公关重树形象。6年过去了,安利借助体育公关达到了树立新形象的目标吗?他们又是怎么做得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短信广场     
《光彩》2003,(2)
幽老太太抹红嘴唇,给你点颜色看看。很早我就想对你说那句话,它代表了我那一颗真诚的心,考虑了很久,我还是想让你知道:离我远点。还记得我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日子吗?还记得我们开怀大笑满杯饮的时刻吗?最重要的是,还记得你欠我的钱吗?亲爱的用户,恭喜您获得手机幸运用户大奖,请在2049年之前到非洲电信局领取面包一个(所得税自付)。默风趣天气变化很快,寒风悄悄袭来。因为你的可爱,所以给你关怀:晚上被子要盖,免得猪脚冻坏;没事叨根骨头,这样可以补钙。天空为什么那么黑?因为有牛在天上飞。牛为什么在天上飞?因为…  相似文献   

19.
就业难,难就业,这是在大学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业真的就那么难吗?谁能给这些稚嫩的大学生一个安身立命的之所?是政府、学校、企业,还是大学生自己?或许,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做法能够为我们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了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楚桥 《广告导报》2007,(10):60-61
1.你在上海待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住在上海?由于旧公司的安排调来上海(灵智大洋),在这美丽的城市也住了将近七八年2.你喜欢上海吗?想过离开吗?没想过离开这儿3.你是如何走上广告这条路的,能说说刚开始时的情形吗?一个机会,10封应聘信,就把我拉进这个多姿多彩、百变人生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