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近年来,这种用工制度在邮政、电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应运而生. 劳务派遣用工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第三方),并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因受用工总量控制和编制员额的限制,这种用工形式目前已被我市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和推广.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普遍化和用工结构比例的大幅上升,这种用工方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被派遣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民主权利的履行,降低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补充性的用工形式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繁荣.《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开始受到严格控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明确规定了两年过渡期后,即2016年3月1日后,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单位正式用工数量的10%.本文以2014年至2016年的100个涉及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的案件判决为分析基础,梳理了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践层面遭遇的突出不足以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诉求特征,并探究了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良性转型的方向及其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是指由专门的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后,输送或派遣劳动者到具体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确立和完善的相关问题,在理解和分析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探索这一制度在中国的长期健全和完善过程,本着有利于保护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和谐发展的目标,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念 《中外企业家》2009,(4X):106-108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由于其在促进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所起到的作用而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因长期缺乏立法的有效规制,劳务派遣制度中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受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对维护派遣劳动者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该法仍然存在着不足,对此,可以从派遣企业的市场准入、派遣范围、派遣期限及派遣中雇主责任的承担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用工方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的认识论基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具体的用工形式,不应该被特殊化、边缘化。基于劳务派遣的现实正义,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应该坚持弹性安全理念,兼顾劳动用工的弹性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安全。因此,针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应该逐渐弱化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过程管制,改革相关制度,使得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协议是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双方就派遣劳动者一事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约定,其相关内容既涉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权利义务,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权益.所以,劳务派遣协议中应对派遣事项进行明确约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劳务派遣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促进劳务派遣行为的健康发展,在对被派遣劳动者保护的关键环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组织的相关理论,探究构建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模式,设置了以保护和服务被派遣劳动者为宗旨的虚拟咨询机构,并对设置此机构的社会意义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论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和出现原因首先,笔者认为研究之前要先明晰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指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由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劳务派遣概述劳务派遣是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和企业用工制度,具体指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由派遣机构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与管理下提供劳动。其包含了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在用工方式灵活、降低招工费用、减少人员储备、节省人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进行员工筛选、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李硕 《企业导报》2013,(4):165-166
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以其灵活就业的特点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虽然从实践上来讲劳务派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尤其在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将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找到促进劳务派遣行业良好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
1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用工形式,对其中包含的劳动关系,也理应当合同化。 劳务派遣法律框架中存在两种劳动关系,尽管有区别。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务派遣用工是事业单位缓解人手不足压力、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涉及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三方,为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派遣用工制度。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开展,让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务派遣就是其中的一种。劳务派遣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企业人力资源职能实施的一种新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分工日益细化的表现。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普遍化和用工比例的大幅上升,这种用工方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务工)工作积极性,民主权利的履行,降低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笔者结合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劳务用工实践,对如何规范劳务工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称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动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最早产生于美国,其实质是"人力租赁",它显著的特征就是劳动力雇佣与使用的分离。我国《劳动合同法》明  相似文献   

17.
吕莉 《河北企业》2013,(7):98-98
<正>劳务派遣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的用工形式,它与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大力推进的用工制度改革及劳动力市场上劳务供求有紧密关联。劳务派遣用工是由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组成。从派遣机构来看:可以增加营业收入,增加员工的薪酬、各项福利,提高员工培训项目开展等辅助业务开展能力。对劳动者来说,降低就业压力,可以使部分人员能获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指的是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即派遣单位) 将劳动者派遣到其他单位或个人 (即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安排劳动者进行工作。劳务派遣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快速发展,但相关立法尚不完善,急需国家立法进行规范。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类型 (一)义务型。指劳动者的使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最大亮点是对劳务派遣作出了严格规范.2014年3月1日,人社部施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指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与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人数之和)的10%.为减轻部分劳务派遣用工集中单位的压力,国家设定了为期两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将于2016年3月1日结束.过渡期结束后,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数量超过用工总量10%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中外企业家》2013,(10):195-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一些企业为回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本企业一些辅助性岗位大范围的引入劳务派遣用工,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劳务派遣的定义概念和主要特征,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重点剖析了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后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关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