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开发丝路文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选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链、 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丝路文化带宁夏文化资源的分类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和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的挑战,并提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和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乔玉春 《发展》2011,(9):86-87
酒泉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地段,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点分散,投资成本较高。当前,随着各地文化产业的兴起,应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玉政 《发展》2022,(5):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为身处古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新路径。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横贯东西1600多公里,历来就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历史灿烂辉煌,文化厚重多样,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如何以精神生产的创新方式,促进甘肃文化品牌不断涌现、甘肃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支柱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狭长型省份,东西连接陕西、新疆,南北襟带青海、宁夏,位于西北中枢。丝绸古道横贯东西,黄河干流纵穿南北,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甘肃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类型多样,民俗风情浓郁,形成了丰厚的旅游资源,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以丝绸之路和黄河干道为构架的旅游线路,则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黄金品牌。近日,本刊记者就甘肃旅游业发展,采访了甘肃省旅游局局长贾笑天。 据费局长介绍,2002年甘肃省旅游  相似文献   

7.
郭雨昕 《魅力中国》2010,(32):38-38,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依托。甘肃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文化资源是甘肃旅游的主打品牌。甘肃拥有始祖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彩陶文化、宗教文化。纵观这几年的文化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虽有进步,但还是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气候。本文从甘肃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这种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卓琳 《发展》2003,(6):38-39
说到旅游,人们会想到“铜奔马”,因为它是中国旅游的标志。而甘肃又是“铜奔马”的故乡,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甘肃的强项。事实上,甘肃旅游的排名这些年节节后退,一直在全国最后几位徘徊。是“奔马”的魅力已经消衰,抑或这匹“老马”已经不能承载人们太多的期望?独一无二的敦煌莫高窟、贯穿全境的丝绸之路、中国旅游标志“天马”的故乡……甘肃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重量级”旅游资源为数不少。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风光等为主要内涵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  相似文献   

9.
杜树旗 《发展》2012,(1):1-1
甘肃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富的文化遗存、众多革命文化遗迹、绚烂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祥 《发展》2012,(8):5-5
文化焦虑,折射出什么?“甘肃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但没有深入地挖掘、开发、利用。这与甘肃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一些文化专家、学者对“甘肃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潮激荡中,如何找准甘肃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大势下,如何把甘肃从文化资源大省打造成文化产业大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甘肃文化将担当怎样的责任?这是时代赋予甘肃文化的神圣使命,也是很多文化学者乃至领导干部对甘肃文化复兴的美好憧憬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文化积淀深厚,但却不为人所熟知。甘肃的主要旅游资源分为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石窟文化、黄河文化、寻根朝觐文化、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七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甘肃     
《重庆与世界》2013,(6):56-57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最早开展东西方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地区之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公里。甘肃国土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多万。  相似文献   

13.
安智海 《发展》2013,(3):118-119
本文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以甘肃为例,对其境内西北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西北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4.
邓慧君 《发展》2011,(8):91-92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有成绩,也有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阶段,甘肃文化产业要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必须从改革的要求出发,结合甘肃实际,走出适合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具有十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具备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中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在分析甘肃中医文化旅游产业特殊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甘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选择,为促进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小艳  杨正峰 《发展》2004,(11):10-11
提起甘肃的旅游,人们马上会想到千里戈壁、茫茫沙漠,想到丝绸之路和敦煌.然而,甘肃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古代文化遗迹、当地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物质资源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大省,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文化体制本身的改革,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生存、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南宇  李兰军 《发展》2004,(7):74-76
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甘肃地处西北高原,丝绸之路横贯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占据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民族众多、风景各异。甘肃旅游资源中,目前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3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6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旅游资源呈正态金字塔型分布,品位极高。甘肃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品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甘…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杜树旗 《发展》2012,(11):41-42
20世纪90年代文化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面对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我们如何依托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探寻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甘肃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这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近日我们到安徽省考察学习,他们促进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做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天仙配茶戏楼文化演艺、科大讯飞智能技术和方特欢乐世界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