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2.
杨敬利 《魅力中国》2013,(19):295-295
时政类新闻栏目是县级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它侧重地方党政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与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承担着宣传大政方针、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电视观众向来对时政类栏目的关注度很高,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多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3.
张忠全 《理论观察》2011,(6):F0002-F0002
多年来,地市级的电视时政新闻始终占据着新闻宣传的主导地位。但时政新闻报道时有出现形式僵化、节目编排固化、节目内容趋同情况,制约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民生新闻由于贴近百姓,反映百姓民生、民意、民求、民望,受众群体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民生新闻也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失,如内容流俗、监督尺度把握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冰 《理论观察》2014,(1):103-10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0,(1):159-16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时政新闻。然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内容狭窄、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似曾相识,千篇一律。这种毫无生气、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不免使受众产生疏离感,传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娄宇怀 《理论观察》2009,(2):161-162
时政新闻是对党和国家的最新政治活动以及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重大事件的报道。简单地说,就是对党和政府机关、领导层的一些会议、活动、讲话,包括作出的决定,出台的文件、政策等的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到整个国际社会,无不受到影响,它往往集时效性、重要性和广泛性于一身。正是因为时政新闻的这种特质。大众传媒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7.
廖治娟 《魅力中国》2013,(28):391-391
重大时政新闻,是任何媒体必然抢着要做的题材。党报如何发挥优势与都市媒体竞争,如何做出既让读者满意又让领导满意的报道?笔者以为,党报要立足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8.
马野新 《东北之窗》2012,(18):24-25
我们"分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这些班子统统在我们的"地盘"上。我们就是时政新闻部,时政新闻的路上,三人同行。我们很自豪:我们虽然小,但是很重要。时政新闻部的职责是,负责市四大班子、民政局、人社局、工青妇残等战线的新闻报道。从报纸的新闻构成来看,显然地位非常特殊。我们的每一篇报道,常常伴随着市领导的出场,而各委办局领导则更是我们稿件中的常客,以至于有时人们会认为时政记者也很"牛"。但其实不然。因为时政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李达飞 《理论观察》2009,(4):162-163
社会新闻是相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新闻而言的。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可以写成时政新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可以写成经济新闻。而人民群众的社会交往、家庭生活,则往往可以写成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1.
王青 《理论观察》2013,(11):89-90
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记者的素质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特别是在本文所论述的情境下,时政记者不仅仅要简单地记录时政新闻事件,还要从经济的视角去挖掘和深度开采,这对一个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时政记者,特别是能够用经济视角来关注和采写时政新闻的记者,除合格的职业操守外,还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赤 《黑河学刊》2012,(5):38-38
抓好时政报道,让它出新出彩,就要做到:在新闻选择上,要找准当前时政报道的脉搏;在重大新闻上,要创新提升时政报道的平台;在文山会海中,要善于挖掘时政报道的精华;在手段运用上,要巧妙赋予时政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杨巍 《魅力中国》2009,(10):45-46
如今,民生新闻几乎遍地开花,各类媒体不但在传统新闻栏目中大大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各大广播电视媒体还纷纷办起了民生新闻专栏。民生新闻的出现,契合了新闻的社会需要、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弥补了时政新闻的不足。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日益明显,这些都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戴芸 《理论观察》2014,(1):101-102
社区新闻是新闻类剐中一个新兴的小小细胞,它以前常常被囊扩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之中,但随着新闻报道平民化,能够真实反映千家万户喜怒哀乐的带有很强故事性和贴近性的社区新闻的地位日益突显。社区新闻报道充分体现了本土化的特点,是新媒体冲击下,纸媒自救突围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新闻报道也要应时而变,从标题、内容、角度、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全方面包装,为读者献上一份喜闻乐见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5.
关志达 《理论观察》2014,(8):126-127
时政新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重要的党、政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主流媒体一直都将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视为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向新世纪,新闻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原有新闻的内涵“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普遍的说法)被新的内涵所代替,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原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基础上,又增添了时政新闻、农业新闻、工业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交通新闻、文化新闻等。作为三大传播媒体(也可以称为四大传播媒体,即新增加的因特网)之一的广播,也必然显露出新的发展态势,尤其…  相似文献   

17.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西部》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国内首份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时政新闻类杂志。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新西部》在整整1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渐成为西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经新闻期刊因事业发展需要,《新西部》再次面向社会诚聘英才,组建《新西部》驻外记者站。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上午,全省宣传部长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出席会议并讲话。下半年,我省将加快非时政类报刊改革、重点新闻网站改革和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并全面启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10):270-270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守望都市》、《直播民生》、《身边》等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县级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上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观众爱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