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密不可分.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本源,法治是它的派生物;另一方面,法治最终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是法治的永恒的主题.人文关怀作为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要求以“个人优位”、“权利本位”模式建立起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的法治运作机制.虽然法治的人文关怀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存在许多困难,但法治的人性化却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3.
现代法观念是法治的精神先导,中国要实现法治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法观念,使其向现代法观念转变。司法改革是法观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实践基础。实现司法独立,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使人们在司法实践中体会法律的公平、公正,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等现代法观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法治虽然存在很多的困境,但只要在我国能够建立法治政府,形成法律共同体,实现司法独立,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建立良好的立法、独立的司法和严格的执法环境,法治在中国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聪 《魅力中国》2010,(5):114-115
民主与法治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建立在摒除封建主义人治传统、呼唤国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强调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确立以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传媒与司法虽然是报道与被报道、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是两者在最终的根本目标都是追求社会的公正与正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通过对司法活动进行真实、公开、公正的报道,可以起到宣传法律知识、弘扬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奉行自律与自治的理念,市民社会的多元权利构成有效地制约了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把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法治社会的推进统一起来,才能在根本上达致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地位也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转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要使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其营造一个良好法治环境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也对此提出了要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因此,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一、民营经济发展受到法治环境制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实现法治国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 ,唯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其途径 :一是要求公民履行其义务 ;二是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10.
丁德昌 《理论观察》2014,(10):85-88
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精神条件。农民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内核。村民自治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平台,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载体、民主方式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培育农民法治意识,不仅应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还应重塑乡—村法治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昊霖 《魅力中国》2009,(24):55-56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应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研究,积极听取群众的呼声,做好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报道,进行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那么,如何肩负好这一使命,反映群众的呼声,我们认为,关键应把握好监督的公正、适度、严谨和规范性。为此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迅速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观念,是法律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培养法治观念的关键是确立法律信仰,突破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应从对法律的信仰入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法大于权利,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最有效的保障时,人们才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是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利运行实施监控与制衡的社会行为。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技术独立而非政治独立,是法院整体独立而非法官独立。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既有矛盾性又有相容性。应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对法治海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海西州民众法治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了民众法治意识的现状,提出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法作为与人类经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法律部门,它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在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促进市民社会的形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以及促进人的观念革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09年3月出台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意味着我国的司法系统改革正在继续深化。本文从中西方法治理念的立足点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的司法理念,指出司法独立性是司法共同的目的和底线,并就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变革,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海量、传播自由、交互程度高等特点,它为公民自由表达观点、了解社会信息、参与及监督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侯乃平 《辽宁经济》2007,(11):33-33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社会机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相系、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法律作为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是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20.
夏永玉  李光军 《发展》2001,(6):47-48
在当前中国的法治化道路上,我们需要一种代表中华民族先进化前进方向的法治化来作最终指导,在价值取向多元化条件,新化的形成是多种化相互冲突的结果。在法治化的建构中,当前主要面临两种意识——法治意识和官本位意识的交锋。这种交锋实质上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化间的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