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纸质货币,除第四和第五套尚在流通外,前三套早已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到收藏市场。而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配合纸币的发行,我国开始发行流通硬币,至今共发行了4组,第一组硬币俗称“硬分币”,以后几组根据壹元币图案命名,第二组俗称“长城币”,第三组俗称“牡丹币”,第四组俗称“菊花币”。  相似文献   

2.
自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约有124个品种.从票面设计、印刷质量来说,第二套人民币与第三套人民币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分析这两套人民币的文章可以合并在一起来写.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自 1948年12月1 日发行,瞬间已 57年了。57年来,人民币共发行五套(纸币), 累计发行106 版别(其中有两种纪念币)。第一套1948年发行,计62版别; 第二套1955年发行的,计13 版别;第三套 1962年发行,计 9种版别;第四  相似文献   

4.
小额纸币投放难,硬币投放更难.自1948年12月1日起国家先后发行了共五套人民币,除第一套人民币没有发行硬币外,其它所发行的四套人民币中都有硬币,在所发行的硬币中,也只有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硬5分、硬2分、硬1分发行最为广泛,使用最为普及,一直流通至今,是新中国硬币发行史上最好的时期.然而发行的三、四、五套人民币中的小面额流通硬币,却始终都不甚理想,市场份额严重不足,虽然央行在各发行时期做了大量工作,但小面额硬币化进程仍然还是受阻,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发行人民币,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发行人民币.人民币的发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至目前为止,已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现文中所提人民币昨天、今天、明天的界定划分,昨天是指第一至第四套人民币,今天指第五套人民币,明天指今后发行的人民币.笔者希望通过对各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发行券别版别及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与大家共同回顾人民币的过去,展望人民币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长,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直接见证,其票面图案及印刷工艺直接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已退出市场流通。随着收藏的热潮。,退出流通的人民币越来越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人民币收藏队伍已成为收藏界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自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于1999年10月1日发行以来,已陆续发行了20元券纸币及1元、1角硬币,10元、5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又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5角硬币,共发行了五种面额的纸币和三种面额的硬币.  相似文献   

8.
<正>为确保新版人民币在云南省全辖顺利发行,云南省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总行关于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的各项工作要求,按照昆明中支新版人民币发行工作部署,"早谋划,早安排"共同做好机具升级、人员培训、宣传部署、新钞调拨摆布等工作,确保了全省各地同步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19年8月30日,备受期待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如期与云南省公众见面,新币发行首日各地宣传氛围浓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现场兑换积极有序,新版人民币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9.
自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以来,共发行了五套不同版别的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发行流通的,目前共发行了8种券别,即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硬1元、硬5角、硬1角,它以其科技含量高、防伪功能强、券别设计合理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为了解和掌握西宁地区市场流通中第五套人民币券别结构社会反映情况,摸清市场流通人民币券别结构和发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发行基金调拨,使投放的人民币券别结构更好地贴近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近日我们对西宁地区54个银行营业网点、100个贸易服务单位和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就第五套人民币纸硬币流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其中80版伍拾元是第四套纸币的首发币种.由于1992年8月20日发行90版伍拾元纸钞后,各级人民银行并没有对80版伍拾元实行"只收不付"管理,使80版伍拾元自发行以来与第三套人民币(2000年7月1日全部停止流通)、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混合流通逾20年,这就造成80版伍拾元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大量的自然损耗,并经多年来不断地进行回笼、销毁,消耗巨大,所以在近期的收藏晶市场上,其价格已近600元/张,是第四套纸币中名副其实的"龙头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但真正了解它历史的人并不很多,而全面研究它的人就更少了.特别是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到现在,已经57个年头了,人们现在已经见不到它的踪影,只能从博物馆和拍卖会上能见到零星的展品和拍品.现在,我们从钱币学角度来研究第一套人民币,或许对推动我国人民币的总体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首发券为100元.对于只注重流通职能的广大群众来说,除了一时的新鲜感以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然而对于爱好收藏和鉴赏钱币的钱币爱好者来说,却有博大而精深的学问,值得去品味,去研究,从中受益无限.在此,仅就第五套人民币首发100元券,从钱币文化的角度,对其蕴含的时代意义和艺术风格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开始陆续发行的.到目前为止,第四套人民币仍与第五套人民币在混合流通使用.如果说前三套人民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品,那末,第四套人民币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的设计理念和印制风格与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我行将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现将首次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公告如下:一、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二、100元券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中国人民银行将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首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并陆续发行其他券别。第五套人民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8种面额。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是我国货币制...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三套人民币独特的发行经历与特征,注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注定了它作为收藏与投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要闻回顾     
赵耀 《中国金融》2004,(16):67-67
7月23日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2004年至2005年建设银行债券第一期的发行结果。本期债券最终发行150亿元,包括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111.4亿元和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38.6亿元,成为目前国内发行规模最大的次级债券。本期债券也是国内首只采用簿记建档方式发行,固息和浮息相结合的次级债券。7月25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7月27日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将实施的26个行政许可项目。7月30日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发行后,与现行人民币等值流通,具有相同货币职能…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2月1日,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建国后继续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至今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行名“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当时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书写,字体遒劲、结构严谨,是标准的柳体。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个品种,最小面额为一元,最大面额为五万元。印刷工艺以胶印为主,部分为凹版印刷,也有少量为石版印刷。由于诞生在战争时期,带有过渡性质,面额大,种类多,规格不一,防假性差。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正式公布发行,对第一套人民币以1:100…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10月1日起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为了保证第五套人民币的顺利发行,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管理部门以及各商业银行的出纳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新币发行前三个月就开始着手宣传工作,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由人民银行到商业银行,举办新版纸币鉴定培训班。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 ,由于新钞图案主题新颖突出 ,防伪工艺先进 ,发行前又做了充分的宣传准备工作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喜爱。总的看 ,发行较为顺利。但是 ,在新钞发行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 ,社会上就屡屡发生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的假币案件 ,制假速度之快 ,发案时间之短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 ,同时也给反假防伪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对我省相继发现新版100元券假人民币案件的情况综合分析 ,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从案件发生的时间来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