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D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关系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为基础,选取R&D经费投入总量和投入结构以及R&D人力投入三大指标进行了区域科技投入现状比较,找出差异所在,以期在此研究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它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年山西经济发展落后,忽视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R&D内部经费支出和专利产出这两个指标为例,对山西省的自主创新现状进行粗略的分析。一、R&D内部经费支出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以及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R&D内部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3.
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自主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市场竞争、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为企业和政府寻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提供依据。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创新资源、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的价值实现能力和创新环境5个构成要素21个指标。分析表明:东部大多数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最强或较强,中部大多数地区大中型企业整体上较强或一般,而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分布差异很大,但在部分地区一般或较弱的同时,重庆、陕西、四川等一些省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环境支持能力、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投入能力、R&D能力、自主创新效益及综合排名这六个方面对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了"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科技投入的增加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不同,本文搜集了近十年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诸要素的相关数据,然后对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状况与中部与西部地区相比是遥遥领先的。R&D人员与R&D经费支出与GDP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的科技投入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我国对企业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有学者将其分为5-7个方面,即:R&D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也有的学者将自主创新能力总结为4个方面,即R&D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对广东省韶关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对广东省韶关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比较了中部六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指出河南省既具有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R&D投入较大,活动开展广泛,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投入强度不够,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阐明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对广东省韶关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自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欧阳勤 《价值工程》2007,26(5):27-30
拟从后发优势的视角,在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现状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中部崛起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认为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大开放为主线,以培育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技术创新为着力点,以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企业集团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核心技术,对于提高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冰  吴勇 《价值工程》2007,26(2):49-51
为了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基于集对分析法,提出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简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经验层面检验了FDI对东、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在FDI发挥技术溢出效应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必然导致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向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FDI对中国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低于地区自身研发资本投入带来的作用效果;对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受制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FDI只对西部地区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力不强、自主创新不足的现状,主要在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导致企业R&D、非R&D活动的人力、财力投入质和量都很有限,企业对外依存度过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同时对吸收来的先进技术又不能进行有效的二次创新,创新产出效益低下,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中小高科技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方面对R&D投入与企业的成长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量的R&D经费投入与积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R&D效率总体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但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R&D规模的扩大,未来企业在R&D效率的提高上存在着很大的空间。最后提出提高企业R&D效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虹 《会计之友》2012,(22):51-52
R&D信息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信息,文章通过研究我国当前R&D信息披露现状及政府、注册会计师、企业在相关信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各主体监管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5,(3):137-140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从政府R&D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分析这些变量对我国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政府R&D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对外开放和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创新活动有较为显著的正效应。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因此,加大政府研发补助、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当今国家间乃至区域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竞争,世界的经济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显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各区域间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以医药企业的R&D能力作为切入点,在对我国医药企业的R&D现状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大中型医药企业R&D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R&D能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加强医药企业的R&D能力,来实现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