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世民素有大志,年轻时读书,特别是史书,总觉得那些开国皇帝没有很好地善待功臣,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很有点痞子作风,人一阔脸就变,把韩信等一批替他打天下的“狗”都给“烹”了,实在不像话。于是,他决心自己若有那么一天,一定要让那些追随自己的功臣旧部一个个都得到优待,让他们有福同享。等他真的做了太宗皇帝后,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尉迟敬德,一员猛将.能征惯战,参加过玄武门之变,还几次救过李世民的命.李世民对他特别看重。所以,天下平定之后,对他封候拜将,还给了一个大军区司令当、有一次0官宴会.敬德见一个姓…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开国皇帝 从秦始皇建帝号起(公元前221年)至袁世凯一命呜呼止(1916年6月6日),2100多年中,中国究竟产生了多少皇帝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有许多皇帝出身低微,而且往往还经历过各种不同的坎坷遭遇,例如刘邦是"无赖",刘备是贩鞋织席者,刘秀是勤劳的农夫,石勒是奴隶,朱元璋是贫农之子、和尚,等等;而有些皇帝虽然出身上层,但其皇位也不是从父兄那里继承来的,而是靠个人奋斗,或因与前朝皇帝同姓或同宗,或因是前朝权臣之后而受人拥立或逼人禅让得来的.这些皇帝都是所谓的开国皇帝.简言之,开国皇帝就是每一个王朝的第一任皇帝.  相似文献   

3.
吴晓波 《发展》2012,(8):62-62
不管怎样,唐太宗用“公廨钱”的办法确实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唐初吏治为历代最好。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戎马出身的皇帝、总统或主席,一般都非常看不起商人,在他们看来,财富当然应从枪杆子里猎取,斤斤计较的办法太哕嗦了。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当然也很看不起商人。有一回,他曾对重臣房玄龄嘱咐说:“朝廷的各种官位,都是为贤人们准备的,那些工商杂流,即便人才出众,也只可以让他们多多发财,一定不能授以官职,使得他们能够与贤人君子并肩而立,同席而食。”这段话在后世非常出名,被历代治国者奉为圭臬。此外,唐太宗还在服饰上对各种身份的国民进行特别的标志,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的行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钟伟。有人说他是带兵打仗的天才,战场上的悟性无人能比;有人说他狂妄霸道,粗野蛮横;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巴顿将军。对其功过是非至今评说不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明朝初,景德镇成立御窑厂,专为皇帝烧制瓷器。也从此时起,为正式区别于民窑,宫廷瓷器开始注明皇帝的年款。而借皇家之力,凭官窑之名,聚百匠之慧,景德镇各瓷窑也一统天下,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异宝。而这些奇珍异宝则多源于为满足皇帝的钟爱。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红釉瓷器情有独钟。他认为,朱姓属火,火即红色,红色又是五行当中南方的代表颜色,朱元璋即发迹于南方,故他认定红色为喜庆吉兆之色。他又定国号为大明,暗含了对红色的崇拜。洪武三年  相似文献   

6.
唐代在帝王陵园陪葬,是援引汉代的制度,从开国皇帝李渊献陵开始的。唐太宗时,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政权,表示君臣“义同舟揖”,使这一陪葬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现已查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陵园区内有180余座陪葬墓,数量众多的陪葬墓体现了帝王对皇室人员和文武大臣的一种特殊优遇和恩宠。在乾陵东南隅的黄土台地上,分布着其陪葬墓17座,它们依照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高低,由远及近排列。据文献记载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邠王李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特进王及善、刘审礼、中书令薛元超、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中书令户部尚书杨再  相似文献   

7.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乃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传世箴言。在中国历代建帝王中,最有“羞耻”意识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李世民官至晚年,“羞耻”尤甚,深感有愧于民。所以他在临终前告诫太子:“我即位以来,做了许多错事: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不远致,行游四方,劳命伤财”。  相似文献   

8.
何强 《发展》2012,(10):70-70
酒之于中国来说,其发展历史与人类等同,酒与中国文化一脉相通,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饮酒抒怀,英雄豪杰借酒壮志。固有一代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一代枭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酒的故事。因此,酒不仅滋养了历代英雄的阳刚之气,而且在革命初期,救治了四渡赤水的红军战士,给中国美酒续写了红色文化的经典,这就是盛产于国酒之乡——茅台镇的四渡酒。  相似文献   

9.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阴谋家、阳奉阴违专家,玩弄权术高手。他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民之上;他富可敌国,个人敛财胜过国家几年的收入;他在皇帝面前卑躬屈膝、献媚取宠、阿谀奉承,一副奴才相,深知只要讨好皇帝一人,就是百官反对也没用;  相似文献   

10.
春风送绿花满园──访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赵开国本刊记者苏端鲁面对这位分管新区教育卫生工作的政府官员──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赵开国,我采访的题目是了解新区普通教育改革的进展和实际效果。对这个平平常常的提问,赵开国的回答不是平平淡淡。他对热土上的...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和纪念开国二十四功臣,敕命画家阎立本绘成《二十四功臣图》,挂像凌烟阁。唐初开国功臣集团图像入阁的缘由即在于他们建立缔造大唐、平定天下的不世功勋,而凌烟阁开国功臣集团的构成格局则体现的是出身背景多元化的特征,同时凌烟阁开国功臣集团对唐代政治变迁亦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长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和他们相比,魏征无法不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13.
尹晴 《中国招标》2015,(24):39-3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个朝代,15世同居360余年,鼎盛时期有3300多人同吃一锅饭,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家族。郑氏家族其孝义族风多次受到朝廷的旌表,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  相似文献   

14.
在开国上将中,朱良才属于知名度比较低的一位。1959年,朱良才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得到批准,成为开国上将中第一个退出领导岗位者。离休后,他写了《朱德的扁担》的回忆文章,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更应当珍惜呵护,但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16.
许石林 《发展》2014,(4):43-43
北宋的宰相王旦,真正是千古宰相风范,胸襟宽阔,豁达包容,处事从容大气又缜密细致。据说他从不生气,与王旦同时代的名臣寇准,性急磊落,跟王旦因工作闹别扭,总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坏话,打小报告,告小黑状,而王旦总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好话,夸奖寇准的才干。皇帝有一次忍不住问王旦:寇准老说你坏话,你却为什么老夸奖他?  相似文献   

17.
兰天 《魅力中国》2010,(23):302-302,305
宋高宗作为南宋开国皇帝的特殊身份以及其较高的书法造诣使得高宗御书石经成为儒家石经的绝唱。御书石经能够产生于内忧外患不断的南宋初期,尊儒重文的国策是其产生的远因,南宋初期的统治危机是其产生的近因,高宗钟情书法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御书石经刊毕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流传过程异常艰辛。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保留下来的石碑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的历史教材对楚汉战争的记述较为简略,其实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刘邦作为历史人物,其个人因素对战争的结局也产生了巨大作用.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汉高祖刘邦,属于历史上特别神奇一类的人物.他竟然由秦朝的一介布衣,即由一个普通小吏--泗水亭长,转瞬变成了开国皇帝,而且还不是一般王朝的高祖,而是有着四百年悠久历史;有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有着辽阔疆域和众多人民的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由于他所建立的大汉帝国,不但影响了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规制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走向;由于他所建立的大汉帝国.之后才有了"汉族"、"汉语"、"汉字"、"汉人"、"汉制"、"汉服"等等的称谓.  相似文献   

19.
开国上将陈锡联,14岁偷偷离家出走投身革命,戎马生涯,颇多传奇,曾以数个“第一”闻名军中。比如,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第一个儿童团长:  相似文献   

20.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空泛冗长的公文很反感。他曾下令,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我对此非常厌恶。今后,谁再搞繁文,一定治罪(《明太祖实录》卷149)。公元1369年,朱元璋曾对翰林侍读学士(皇帝的秘书官)詹同说,近来一些文士,不研究道德根本,不通达当前的政务,写的文章,文辞艰深但内容很浮浅……今后,起草公文要通道理,明世务,不可堆砌浮藻的文字(《典故纪闻》卷二)。公元1373年,朱元璋对中书省(发布政令的中央机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