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长顺 《江苏商论》1997,(12):28-30
<正>一、运河经济与商业文化的关系 扬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扬州是我国古代商业最发达的少数名城之一。促使扬州商业兴旺繁荣最重要的因素当数大运河的开凿与通航。随着运河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扬州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扬州古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运河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运河申遗工程中将起极其特殊的作用。本文围绕运河申遗工作的战略布局与如何发挥扬州古运河的旅游效应,对运河申遗的关键性环节、支撑性力量及阶段性任务进行了探讨与阐述,并提出了扬州古运河进一步的开发规划方案,从而为申遗工作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为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扬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提出了一些适合扬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志绮 《北京工商》2003,(12):64-65
淮扬春饭店是由江苏淮安人夏万荣于民国初年创办,最早位于西单长安街路南,专营淮扬风味,是一家典型的南方风味饭庄。淮扬风味是指江苏省的淮安、扬州和镇江三地的风味菜点。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临江近海,是南北交通的要冲。隋唐时大运河穿城而过,又地近运河入口处,对内与淮南各地水陆相连,对外海陆交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提高,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为了延续国内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也被逐步提上了日程,本文将从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来进一步阐述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梅 《北方经贸》2022,(12):140-142
扬州是运河文化的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大运河扬州段沿线拥有众多遗产点、段,近年来基于运河文化的文旅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现以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创新开发及宣传运营多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交通领域的投资是我国基础投资的重要方向,从交通经济的持续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我国交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交通经济领域投资的变革,现阶段交通经济融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交通经济融资面临困境。针对交通融资难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和探讨研究,有助于切实解决交通融资的现实问题,进而推动交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扈永胜 《商》2013,(10):132-132
交通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他其经济领域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近些年交通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其中之一就是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为缓解我国交通经济中的融资困境,促进交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找到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9.
张娟 《国际市场》2006,(8):51-52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邗江因而得名。邗城依水而建,与扬州唇齿相依。一条千年运河,孕育了邗江的文明,万里长江在默默地见证邗江的昔日繁荣。  相似文献   

10.
扬州水文化产业规划及其产业形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的水文化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加快建设水文化产业有利于主动策应运河"申遗"、上海世博会,形成文化产业高地。扬州水文化产业的主要定位:水景观和水工建筑物以及河道岸线景观相结合、水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水文化和古城文化相结合、水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具有扬州风格、扬州气派,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国际重要影响的水文化产业。水文化产业规划"T"型模式,即轴圈片组合模式。水文化产业形态创新:水城主导型、运河影视演艺基地型、生态湿地休闲度假型、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型等。  相似文献   

11.
朱向军 《现代商业》2012,(29):47-48
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交通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路径。低碳交通蕴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俭节制、责任创新的伦理价值。文章在界定低碳交通的概念、阐述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交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低碳交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交通拥堵费是运用价格杠杆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配置。本文在明确城市交通拥堵费的概念,分析其经济效应的基础上,重点对北京市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时机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危若 《市场周刊》2010,(9):118-121
扬州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日臻化境.到了明清时代,扬州漆器进入鼎盛时期。漆器也历来是扬州的贡品。据史书记载.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使.为献媚朝廷,曾一次从运河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清代两淮盐政向清皇朝所贡漆器更是数不胜数。而扬州漆器的当代传奇则落在了一个叫张来喜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14.
扬州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苏中旅游的新目标。其开发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开发优势渐趋显现,但是仍有一定的难度,当寻求对策,使之形成可与南京旅游区、苏锡旅游区抗衡的润扬旅游区。  相似文献   

15.
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要义就是"双轮驱动"。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代表性的模式:无锡土洋结合;扬州水城交融;淮安河湖一体。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抢抓机遇与真抓实干结合;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结合;坚持草根化和精品化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六月五日,关闭八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这是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正义斗争的胜利。一九七三年十月,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国人民在反击以色列侵略者的战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摧毁了“巴列夫防线”,收复了运河东岸的一些土地,使运河得以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的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使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结起来,是一条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水道。运河的重新开放,对国际政治和经济贸易都会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世界航运  相似文献   

17.
李玫瑾 《消费导刊》2012,(1):18-19,22
基于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交通规划建设,通过对目前攀枝花交通对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制约分析,立足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交通环境改善对其旅游业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所有相关者对旅游交通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智慧和行动实现攀枝花未来旅游与交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拂去岁月的烟云,一段记忆中的历史古城墙赫然出现在记者面前。本刊“聚焦长三角”栏目之所以选择扬州作为“聚焦”江苏省的第一座城市,正是因为倘以史学家的目光审视长三角,那么,扬州是很有些发言权的。 史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扬州西北蜀岗筑邗城、开邗沟(后京杭大运河的关键段落)。沟通江淮,彼时许多城市尚在萌芽状态;隋代,隋炀帝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南延北扩。 扬州雄居长江和淮河之间,扼守长江、运河交汇处,乃沟通南北水运的枢纽。水通则商通、商通则财聚,唐代扬州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对外开放的一大港埠。唐末至宋,元,明代,扬州虽屡遭兵燹之灾,但终因水运强势而繁华。 扬州枕舟楫之利,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大江大河孕育了扬州文明,使其融入长三角第一方阵:一桥飞架,终结了南北隔江相望的悠悠历史。此桥便是气贯长虹的润扬大桥,它的总投资为57.8亿元,全长35.66公里,长度为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近年来,扬州引进外资提速,沿江开发新招迭出,“江海河相通,水陆并发,钢铁长龙呼啸”,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一江春水滚滚,洗尽铅华,“街垂千步柳”.“无处不飞花”,古城新颜历历在目。 扬州,沉稳中张扬起个性。徜徉在春天的扬州城里,记者不只是在寻觅历史的陈迹,不只是在缅怀昔日富甲一方的巨商风骨,而且还在追赶扬州沿江经济开发的巨人之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马克强 《浙商》2006,(7):113-113
作为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地处苏北的淮安市与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运河文明时代.淮安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名都,曾一度繁华竞逐。近年来,随着淮安人民的不懈努力.淮安这个运河畔的城市再度因水而兴。由于广大浙商的青睐.在2006浙商大会上,淮安市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淮安市市长樊金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崔勇 《商》2013,(19):259-260
从所周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基础设施能降低交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是形成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