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采购已日益成为全球领先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焦点,战略采购可以通过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交互作用来促进与企业创新相关的信息共享,且采购部门的独特地位以及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关系嵌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战略采购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选取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大型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战略采购和网络关系嵌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采购直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由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等嵌入机制所组成的网络关系嵌入在战略采购正向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2015—2020年中国内地107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基于军民融合企业专利数据构建技术多元化、发明者网络嵌入(结构洞和网络密度)等指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技术多元化、发明者网络嵌入及两者交互作用、结构洞与网络密度的互补关系/平衡关系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多元化、结构洞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网络密度及其与技术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网络密度和结构洞的互补关系会抑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但两者在军民融合企业内部的平衡关系能够促进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对技术创新过程机制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是企业内外各种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提出了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交互作用技术创新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等五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创新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效益贡献的定量测算模型,并引入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半参数回归模型提高了测算模型的解释力。在利用A公司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测算了通用设备制造行业10家上市公司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效益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效益影响的前提下,对于存在创新效益的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效益的贡献高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效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创新形式与创新网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跨国公司线性创新与网络创新问题,分析了跨国公司多元组织创新网络、技术创新服务支持网络和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等跨国公司创新网络模式,总结了其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肖利平  罗艺 《技术经济》2023,42(3):114-125
基于同群效应理论视角构建董监高任职网络,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焦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是否受到同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即董监高任职网络中是否存在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同群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焦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同群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激发焦点企业创新动机、优化焦点企业创新过程来促进焦点企业创新。第三,由于基于网络关联的内部信息渠道与外部信息渠道存在替代关系,董监高任职网络中的同群效应在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时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基于新的网络视角深化和丰富了企业创新同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为创新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联结日益密切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影 《经济视角》2004,(6):48-50
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最终是由处于主体地位的企业的发展决定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断在与创新环境之间发生着人、财、物以及信息的交互作用,因而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与开放式技术创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地集群的发展证明集群提高了企业群体的创新力。本文以集群理论、技术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企业集群与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关系: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理论机制——适应竞争、技术实践、网络外部性、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理念、积极创建有利于形成开放式创新网络的企业集群环境、培育市场创新网络并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比较优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利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并不平衡,发达国家依靠绝对成本优势,以较少的资源换取了发展中国家较多的资源,占有了更多的"产品利益"和正的"成本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利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成本利益"始终是一负值。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了世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过度贬值抬升了贸易利益。因此,从静态来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势必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there exists a vast literature on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income levels across countries or regions at the aggregate level, there is only little work on convergence and/or divergence processes of productivity and wage levels at the more disaggregated industrial level. These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 these determine the dynamic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ing trade structures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heoretical part, we discuss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uneven sectoral productivity and wage catching-up processes and their links to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trade structures. In the second part, we present an econometric study of catching-up of wages, productivity, and labour unit costs.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at the industrial level (ISIC 3-digit) over the period 1965–1992 for a set of catching-up economies compared with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支账户中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基于这种国际垂直分工的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的均衡交易将引起参与分工国家经常项目的失衡。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一国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该国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严格化使得发展中国家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得到相对的强化,而对中、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则依据产业的不同而不同。文章还以我国纺织服装业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作者从环境规制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成本内在化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grow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induced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Specifically, by making use of a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ink between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and pollution in a setting of endogenous environmental policy. The paper shows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throug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availa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ers, affects the level of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Specif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may reduce pollution at the cost of more poll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食品贸易不仅仅是保障各国食品安全,利用不同国家比较优势获得经济利益的经济活动,也是与人类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紧密相关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本文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视点,利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中美食品贸易的意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应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美国的机械费用优势,发展食品贸易,提高两国人民的福利;其次,为老龄人提供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应成为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机会之一;再次,应充分发挥两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食品贸易;最后,中国将成为美国食品贸易的巨大市场,但两国间对食品质量问题有较大的认识差距,因此应在食品贸易的过程中,不断培育绿色食品理念,加强政府间交流与沟通,构建食品安全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顺差的结构性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较大阻碍,理性地分析中关之间贸易顺差的成因已渐显迫切。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结构性成因,得出中美贸易顺差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结论,从而两国应该以正确且双赢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文章认为,要素禀赋理论肯定了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所能给自己所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中美的贸易顺差,从长远来看,它不仅有利于中国充分发挥其劳动丰裕国的优势,增进就业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有利于美国将其国内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效率更高的其他行业当中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这也意味着,两国应该正视并充分肯定这一现象,毕竟贸易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同时也需要两国拿出合作共赢的姿态尽早尽快地放松政策管制,以免给正常的双赢贸易带来扭曲。  相似文献   

18.
As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ing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in recent yearstak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a question of great concern has been raised: can the regulation alterthe existing trade volume and trade pattern, and ultimately drive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to countries with low-levelregulations or even those without regulations at all?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propositions concerning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rade pattern, this paper applies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errorcorrection model to empirically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rade in China during theperiod of 1985-2005. 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hort run the collection of pollution discharge fees bears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xport share of clean products of total exports. Thus, higher pollution discharge fees raise theratio of clean products exports to total exports. Th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more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promotes the exports of clean products. In the long run pollution discharge fe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ortshare of clean products but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import share. Such correlations imply that environmentalregulation tends to facilitate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in lin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9.
徐晨  王祥玮  孙元欣 《技术经济》2024,43(4):177-188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探索了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非但没有侵蚀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反而产生倒逼效应,推动中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并积累国际投资经验,继而增强了海外研发的反哺作用。通过区分海外研发目的地,本文进一步发现倒逼效应在赴非美国家的样本中更显著。赴美研发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更为直接,稀释了提升投资效率和积累国际化经验所带来的收益。研究结论深化了国际商务理论关于贸易保护和壁垒如何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如何充分释放海外研发的潜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Landlockedness imposes additional costs on trade and reduc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LLDCs) and non‐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using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ing framework. The study covers data from 1995 to 201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recent trade policy reforms, the overall export performance of LLDC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due to the inherent additional trade costs associated with landlockednes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export performance is aided by economic openness also applies to LLDCs, but distance‐related trade costs have a greater negative impact on exports from LLDCs than o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mmediate trade policy challenge for LLDCs is therefore to create a more trade‐friendly environment by lowering tariffs, reforming exchange rates and entering into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