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中国开展跨国投资合作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化经营对于起步晚、开放时间短、接触国际市场不够深入的多数国内企业来说先天不足.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是否迎来了最佳时机?哪类企业更适合上市?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融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该如何选择投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吸引资本输入的大国,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资本输出的经济大国。全球化时代,中国投资海外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然,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成为吸引资本输入的大国,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资本输出的经济大国。全球化时代,中国投资海外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然,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杜海东 《世界经济情况》2006,(16):27-29,26,33
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上市的首选地是纽约和香港。然而随着香港市场的日益拥挤和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并不如人意的表现,中国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海外上市途径。日本东京Mothers市场正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新的海外上市的最佳选择。当然,中国企业到东京Mothers上市也存在着一些障碍,例如庞大的费用支出,以及近期东京证交所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所造成的投资疑虑。但是,相对于上述的障碍,更多的是中国企业到日本东京Mothers上市的有利条件:中日间商业贸易关系不断加深、日本的投资家对中国企业的熟悉程度、东京证券市场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日本资本市场对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的积极态度。因此,中国企业向东京市场分流将必然成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开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陆续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的浪潮,一时间,房地产企业言必称“海外上市”.2004年以来,合生创展、上海置业以及上海复地等房地产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成功,更加激发了国内房地产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表示要在2006年推行新的海外上市计划,新一轮房地产企业境外上市的序幕由此拉开.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有一段距离,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6.
贸易摩擦的日益激化,日元的急剧升值,使日本企业进入了所谓的国际化时代。强化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据点,增加日本产品的现地生产比重,是国际化时代日本企业的基本战略。日本经济企划厅国际转让研究所的中间报告(1986年3月5日)认为,今后14年将是日本对外投资的高涨期他们预计,到2000年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余额将达110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1984年末增加了8倍。①那么,在今后这种国际化时代的对外投资热中,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10月21日,北京,阴。当日,由招商基金公司、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协会以及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组织的"归去来兮——海外上市企业投资高峰会"上,一位专门开展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业务的公司负责人正在向周围四处探听有没有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看中国企业日本上市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盟WTO和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海外上市成为许多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但调查显示,希望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极少选择日本。日本股市构成的特殊性是妨碍中国企业选择日本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互持股方式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而相互持股带来的封闭性,限制了股份的流通,导致了不公正的股价过高,也导致了企业资本的低效运用。这些负面作用使日本法人和投资家对持有股份持悲观和规避态度,也正是这一封闭性阻碍了中国企业日本上市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梁冶 《环球财经》2004,(5):46-47
对中国企业来说,获得海外资本只是游戏的第一步。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意味着要从美国投资腰包中掏钱,光中国企业自己满意不行,关键是要让美国投资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借力第三方尽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环球财经》2012,(2):50-54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国际化运营,到海外开展投资、兼并、收购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潮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投资界、研究机构、媒体呼吁中国企业应大胆走出国门,到海外购买去泡沫化资产,实现抄底的呼声更是一波高过一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影响作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研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乃至全球证券市场上,中国企业的地位和份量不断提升和加重。但当中国企业蜂拥而至海外上市之路时,选择一个合格的、具有丰富经验,且能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券商无疑是迈向国际化之路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影响作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研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药行业央企整体上市雏形初显,民营药企奔赴海外上市却早已如火如荼。“在风险投资眼里,中国民营药企可能更具投资价值,”浸淫医药行业研究多年的西南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仕元认为,在众多海外交易所频繁赴华游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下,越来越多的民营药企将获得比医药央企更多的海外上市机会。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有消息传出:山东工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工友")登陆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已进入倒计时,届时,中国企业赴德上市将实现零的突破。对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证券市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远赴欧洲上市,名列世界第四大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新落点。对中国企业而言,目前最为关注的就是:到法兰克福上市,具有哪些优惠条件?又有哪些必须慎重考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先后在纽约证交所等挂牌,中华概念股曾在国外引起很大轰动,也引起欧美主流投资者的重视,但中华概念股的魅力转瞬即逝,风光不再。直到最近,中华网在NASDAQ上市后,表现不俗,才又让中国企业重振信心,决心再踏海外融资之路。近日,职业风险投资家、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以他多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经验谈到中国企业四次海外上市之路,他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经历了三起三落,现在进行的可以说是第四次的涨潮。”前三次浪潮分别以制造产业、基础设施产业、红筹股为代表,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策划(下)●岳兴录〔续上期〕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和对策(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对外投资开办海外企业。1993年的对外投资额33.08亿美元,累计达51.6亿美元,拥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海外上市在给上市公司带来资金和国际化的同时,也对其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出发,着重分析由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而产生的对海外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准备海外上市的公司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海外上市在给上市公司带来资金和国际化的同时,电对其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出发,着重分析由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而产生的对海外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准备海外上市的公司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因而选择海外上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渴望大量融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音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