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开端,其前期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解决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宜  张园园  杨俊松 《时代经贸》2010,(22):180-18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开端,其前期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解决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外贸企业跨境贸易汇率风险加大。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外贸企业跨境贸易汇率风险加大.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保持与周边国家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我国于2009年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本文将探讨这一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以及限制因素,分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其实现受到诸多条件的综合影响与制衡,因此,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也有较多不确定性,不仅会对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带来挑战,也将影响涉外企业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郑重 《经济论坛》2014,(12):9-1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下的货币政策研究并不多。本文建立了含有微观基础的随机的开放经济模型,比较了不同结算货币安排下的消费稳定性、物价稳定性以及消费水平,并由此得出结算货币选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还表明,一国即使在国际贸易价格主动权竞争中被打败,依然可以通过力争结算货币资格来维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汇率的不稳定及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的预期,仍然是本届广交会国内诸多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否成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实选择?结合广交会的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及商务部联合举办的“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论坛在广州举办,  相似文献   

9.
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味着外贸企业多了一个币种选择权。企业应力求对结算币种的选择运用更加娴熟,提高贸易结算水平,减少货币结算损失,促进企业降本增效。2009年4月,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10年6月,随着人民币二次汇改的启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扩展至20多个省市及  相似文献   

10.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仅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民币外汇的重要来源。当前,我国和很多的周边邻国签订了贸易货币协议,与此同时,人民币也在很多国家上市,但是具体到货币的金融产品人民币的覆盖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市场波动影响比较大。本文意在通过对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出于国内政治利益考虑,美、日等发达国家频频向中国施压,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增加汇率制度弹性.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受到了来自国际层面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对中国施压:指控中国操纵汇率,利用多边机制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应用其国内政治规则和程序,借助外交手段或渠道,利用媒体左右国际舆论等.全面分析国际压力的传导渠道,有助于我们化解国际压力,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表现出了"U"型特征,推动其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FDI资本的大量流入和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985年~1989年表现为高估,在1990年~2009年表现为低估。人民币均衡汇率低估具有逐渐收敛的特征,从而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不仅要考虑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4.
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春 《财经科学》2008,61(1):1-9
本文认为,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及经济的长期有效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思路应有以下重大转变:应从贸易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应从过于担心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向充分利用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好处;应从偏向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转向同时强调对消费者的保护;应从注重扩大就业转向注重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应从注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算转向着眼于创造能形成均衡汇率的市场机制;应从制度变革及经济转型的角度看待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6.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单边、双边、区域、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的文献加以全面梳理,并且指出每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之处,在对各种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得出政治、经济等因素会影响各种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结论。现有的研究对于中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系统性理论分析不足,实证研究欠缺,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量的关系,学界一直存有很大争议,但经验检验尚不足以为理论分析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本文着重在如下三个细节方面做深做细:第一,更精确地测算汇率波动,发现并注重汇率波动对冲击可能存在的非对称特征;第二,以严格的内生性检验指导工具变量的应用;第三,模型设定采用联立方程同时考察出口需求和供给。文章发现,无论是贸易方向上还是贸易方式上,均没有理由认为汇率波动显著影响了出口需求,但汇率波动却显著抑制了中国的出口供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WTO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与压力,如在全球化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一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再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2010年6月底,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了6.8大关,这将使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大大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将降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因此,本文对人民币升值与贸易失衡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起到一点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申 《现代财经》2005,25(12):28-3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市场准入程度的较大提高和各种外部冲击的显著增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入世后保持外部平衡的难度将会明显增大,经济外部失衡的潜在风险会进一步增加。为此,建立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中国贸易自由化、汇率政策与外部平衡的关系.并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探讨我国入世后的相关政策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