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子源  陈璐 《中国外资》2011,(24):31-31
本文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检验在时间序列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民币现货汇率和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价格之间的联系。我们用3个月人民币对美元NDF日收盘价格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中间价作为我们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谐振关系,NDF市场对汇率现货市场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指令流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通过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发现汇率价差对指令流和汇率升贬值预期的冲击都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宏观变量汇率预期升贬值对指令流有负向影响,指令流对汇率价差的影响也为负,并且滞后阶数越长影响越显著。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发现,在汇率预期影响在离岸汇率价差的过程中,指令流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存在"汇率预期→指令流→汇率价差"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是我国较早发展的最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之一。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境内人民币远期定价的抵补和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以及境内外远期汇率长期均衡关系和信息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平价条件在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受一些限制因素影响,汇率预期的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不成立,远期汇率水平不能作为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变量,境内外远期汇率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境内远期汇率对境外汇率有相对明显的引导作用,境外远期汇率的非理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对境内远期汇率定价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2006年8月11日至2009年11月30日1月期、3月期、6月期和12月期的远期汇率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后发现:金融危机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与NDF汇率的总体波动性有所降低,人民币远期汇率弹性有所下降;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定价能力提高主要体现在短期限品种NDF汇率对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单向引导关系减弱,而二者的相互引导关系增强;长期限品种NDF汇率对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引导关系不变。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一方面要防范国际资本和政治经济压力对中国汇率的冲击,同时也要择机有序退出临时性汇率安排,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STR模型考察了2005~2011年期间人民币汇率预期对股票价格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升值预期会造成国际收支恶化,进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升值预期才会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当货币政策紧缩或过度宽松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股票价格产生负向影响;当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股票价格产生正向影响。政策建议如下:政府部门要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从而减弱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过度升值预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进而有效地维护股市的稳定,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香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之间的报酬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香港人民币NDF汇率对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存在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而不存在反向传导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作者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远期市场定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调整了汇价管理政策。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刚刚起步,发展还比较慢,特别是在远期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货币需求、货币竞争替代理论,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境外人民币需求函数,推导出影响境外人民币需求的主要因素。通过变结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重点分析了汇率预期和政策变革等因素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对境外人民币需求具有明显的长短期效应,随着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汇率预期变化对境外人民币需求和中国国际收支影响将更加显著,国内政策需要关注汇率预期情况;政策因素,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制度变革有力地推动了香港人民币存款增长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而国内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化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创纪录的1.8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使人民币汇率不仅对中国,甚至对世界经济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已成世界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算术加权平均法和几何加权平均法分别对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关系,同时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运行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02,(2):31-31
1978年~199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1.7贬值到1:8.7,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势,似乎人民币不可能升值.其实,人民币连续大幅度贬值和汇率体制改革有关,当财政、价格和汇率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汇率走势即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了.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自1994年以来一直有升值压力,只不过政府为维护出口,进行公开市场干预,收购外汇保持人民币不升值,国家外汇储备由此而激增.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回顾与展望北大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同  周艳 《新金融》2009,(2):10-13
2008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动荡的一年,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剧了汇率市场的动荡,美元和日元相继进入上升通道,欧元和英镑下跌。人民币兑美元也一改上半年的单边升值趋势,双向波动幅度明显。短期内美元及美元标价的国债成为金融海啸中的避险资产,推动美元走高。但另一方面,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和国债的增发,蕴涵了金融危机逐渐平息后美元汇率向相反方向调整的可能,美元走强注定是短期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企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汇率变动的幅度变大,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探讨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较大,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基本的宏观价格变量,汇率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宏观经济走势,还通过国内外商品比价的变化影响经济结构。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人民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估计了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相似文献   

17.
在外汇市场交易者预期异质性的假设条件下,以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沟通频数和人民币汇率数据为样本,采用异质预期汇率模型考察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总体影响。研究发现:在异质预期条件下,中央银行沟通通过信息机制和协调机制影响外汇市场交易者的异质预期,从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外汇交易者预期向基本面预期转换的发生概率小于技术分析交易者预期,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平稳作用效力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可将基于BBC规则的监控汇率带体制作为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和人民币汇率长期的贬值趋势,构成了目前汇率趋势进退维谷的两难。我国目前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从当前我国汇率制度及其缺陷入手,结合国际上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我国汇率制度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