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并购的步伐有加快的趋势,外资并购国企成为关注的焦点。利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东道国的民族产业和品牌等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国有资产流失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对外资并购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要积极规避外资并购国企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并购的步伐有加快的趋势,外资并购国企成为关注的焦点.利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东道国的民族产业和品牌等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国有资产流失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对外资并购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要积极规避外资并购国企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外资过程中机制碰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不能忽视外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外资对我国产业安全产业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外商对外投资和中国利用外资动机的差异、国际规则对我国外资政策的制约以及我国外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差。上述负面影响主要通过削弱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人才基础和排挤国内骨干企业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外商投资可能对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威胁。通过对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和垄断并购新特征的分析,结论认为,外商投资对我国的产业安全确实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对此,应进一步完善外资引进的法律体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安全管理体制和预警机制,实施自主创新的科学发展战略,培养优势主导产业,进而形成利用外资和国家产业安全的良性共进状况。  相似文献   

5.
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效应主要包括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构效应分析表明外资利用对我国的产业安全具有不利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通过基于溢出效应视角的外资利用影响我国产业安全模型的构建和计量检验表明,外资对第一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第二产业存在着正的溢出效应,对第三产业的溢出效应为负,这种溢出效应的差异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进而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东北三省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对象为俄罗斯、日本、韩国,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双边贸易、物流运输、对外投资等.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既有共同优势,又有各自劣势.主要优势在于东北三省对东北亚主要国家贸易规模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省贸易经济的发展.但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短板也很突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存在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质量不高、实际利用外资效率低的问题,而辽宁省虽有港口优势,但外贸依存度略高.为此建议,东北三省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注重产业安全与贸易安全等.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起,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中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活力.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少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从中国沿海地区撤离,转向越南等其它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撤退趋势,中国利用外资的道路应该采取相应的转变:稳定劳动型密集产业,并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中西部的发展;鼓励外资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 ,外资流入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流入中西部的外资比重也将有所上升。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应该是“自立发展”战略。入世后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对策应调整为 :注重利用外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注重发展西部资本市场 ,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跨国公司对相关企业的收购与兼并 ,发展国内外企业投资公司 ,开展境外直接融资 ,组建海外投资基金 ,采取BOT项目融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外资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贡献。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其工业和资源优势,在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投资环境都有一定的改善,其外资利用效率逐渐成为中部各地区之首,其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在经济基础,外汇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外资利用的突出问题。因此,针对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提高湖北省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的对策,让高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其对湖北省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进入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经济增长的快车道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规模、地区劳动力和土地面积多角度构建了外资利用水平的无量纲指标:业绩指数、人均指数、地均指数以及综合指数:提出用综合指数的离散系数来表征利用外资的区域聚集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外资聚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江苏省为例,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名牌企业的现状素描,分析其潜在动机,实现风险、法律与反垄断审查风险、世界经济舞台话语权风险、财务风险、承诺兑现风险、无形资产价值风险、裁员风险和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风险等,旨在寻求保护民族品牌与追求国际化视野的最佳契合点,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已经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这一观点,从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给出了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这一现象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百色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不少问题:环境不太乐观;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及管理人才不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企业管理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滞后,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此,应通过采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延长产业链条、创建自有品牌、加强科技开发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及各经济区工业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8—2003年我国全国及各经济区工业企业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几年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基本健康,但缺乏突破,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基本无变化,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有所改进,中部地区情况有所恶化。进一步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均存在获利能力差的问题,其中,中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之俱来的是其通过对品牌、技术、股权、市场的掌控来实现对我国整体行业、关键行业、地区产业的控制,进而对国家产业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大开发和旅游产业大发展给南通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南通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地位日趋凸显,在江苏沿海处于领先地位,但旅游经济规模偏低和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实力不强和功能不完善。旅游资源禀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流程度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南通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借鉴我国沿海旅游较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从城市旅游品牌营造、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营销和旅游政策扶持等提出推进南通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块状经济存在不少素质性、结构性问题。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实现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是我国块状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过程中,国内典型区域通过发展特色总部经济、针对性嫁接外资、改造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引领创新、政府优惠政策安排等举措,为其他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国家层面产业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特定地区为研究主体的区域性产业安全领域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河北省银行业为研究主体,从区域产业安全的视角,构建区域银行业产业安全的主要理论框架——经济贡献力、产业控制力与产业竞争力三个维度,建立区域产业安全监测体系,提升资金利用效用,加强控制力,建设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对中部省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部省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全国性的经济技术转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等,使得中部省份有条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过程中迅速崛起。中部省份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等,以实现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