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沿海和长江T型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城市群也将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群,和美国的波士华、日本的东海道城市群并驾齐驱。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交通体系的改善。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加速实现城市群的一体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城市群的同城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加快上海服务长三角 促进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郁鸿胜  宗传宏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35-137,173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上海服务长三角从服务定位、层次、主体、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呈现"五个转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服务长三角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上海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等要素有待进一步衔接、制度合作还需要深化等。为此,在未来发展中,上海要充分发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改革开放的领先优势,推进区域要素合作和制度合作,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常说的长三角是指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由江浙沪15个城市形成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合部,在全球经济朝着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地区间实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复杂的课题。讨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企业集群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成因、机制与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开刚 《经济地理》2005,25(6):775-778
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是其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典型特征。文章在对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内涵进行深刻揭示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的成因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推进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下,智能交通的概念和思路很快被江浙沪的城市所接受。尽管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但依靠ETC联网、信息化、同城化、智能公交、智能航道等为特色的新型一体化智能交通网络,一个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江苏和浙江的陆、水、空长三角大通道骨架网正在形成,将长三角紧密和便捷的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8,(7):10-10
日前.南通市来上海“推销”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新型城市组团的战略构想,欲继长三角地区构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城市组团后,形成又一个新的城市组团。区域研究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快速崛起的次级都市圈.将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辉 《经济纵横》2004,(10):30-33
本文分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 ,结合长三角的现状 ,提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邻近区域且又分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实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探索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如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伦敦城市群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城市政府协会、政府协议和特设机构模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城市主导协调模式、法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关注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区域,正呈现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态势,面对着诸多新问题,尤其是政府也面临着职能转换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长三角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杭州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杭州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三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论地方政府还是职能部门之间总是存在一体化无法深入展开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诸多体制和制度障碍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文章分析了其中三个方面,从制度的缺失、政府协调失败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分割格局三个角度,分析这三大困境的表现、形成原因,最后分别提出解决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时空压缩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综合交通可达性模型,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最短时间距离及其变化,利用德尔菲法和等时圈分析法等方法,从城市、都市圈、城市群3个尺度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方案制订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在交通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得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幅度缩短,城际社会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区域内1 h以内的城市对数量急剧增多;(2)区域高水平一体化地区集中分布于沪宁和沪杭等轴带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一体化水平较高;(3)在时空压缩效应下,区域中心城市扩大了“溢出效应”和“同城效应”的地域范围;(4)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空间异质性随着高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而发生改变,杭州、无锡、苏州、合肥等城市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核心城市,芜湖、安庆等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作用也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不仅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之一。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交通运输、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了各个地区在文化上形成共通性,不仅孕育了区域文化的产生,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志强 《经济纵横》2021,(11):83-89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从区域合作布局、要素合作阶段迈入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协调机制创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制度机制建设应以顶层设计一体化为基础,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协调机制;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为抓手,构建市场一体化机制;以科技创新一体化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机制及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一体化.具体应以建立跨省域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从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入手,以改革措施的突破、落地和系统集成为抓手,利用区域公共服务与政策优势,吸引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具有掌控全球价值链能力的企业与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该地区将需要一大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各类专门人才。然而,从长三角地区目前的人才资源状况来看,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作为人才培养主体之一的长三角地区所属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根据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制订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持续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实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是上海取得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重要途径,是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基于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殊性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区划等体制性因素,在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群内部的协同效应,充分考虑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文章从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空间瓶颈、产业瓶颈和市场瓶颈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来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Moran I指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长三角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现2002-2008年上升、2009-2013年下降、2014-2017年再上升的规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特征明显,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基本为"高-高"类型,南京为唯一属于"高-低"类型的城市,安徽、苏北城市多数属于"低-低"类型,苏中地区逐渐从"低-高"转变为"高-高"类型,浙南地区整体从"高-高"转变为"低-高"类型。进一步通过条件收敛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2002-2017年间长三角41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情况。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联系存在强、弱、强三个阶段。上海大都市圈内部一体化发展程度明显好于以南京为首的长三角西部都市圈。要将上海的经济能量通过南京等中心城市辐射至长三角西部地区,应依托长江以南路径与通泰扬构成的长江以北新路径,打造长三角西部增长极,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