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有助于资产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本文在估算1987—2013年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能力和效果不同,其中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能力较弱;信贷传导渠道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且给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带来的共生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建立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合作互补联结机制,引导非正规金融市场透明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兵  张宁 《中国农村经济》2012,(10):58-68,90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及借款用途具有显著差异,二者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非正规金融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对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非正规借贷显著降低了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因此,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扶持上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如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等。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组织为依托的多元化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供给与非正规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很弱,导致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迅速发展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何规范引导、疏通堵漏是非正规金融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体制性障碍在限制正规金融机构在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间接激励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虽然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但亦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埋下风险隐患。研究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及其对农户经济的支持作用;从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法治环境缺位,非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机制失范及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揭示支持农户经济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现实问题;给出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创新农村非正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国家政策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发展,以及快速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农户具有信贷需求额度较大且期限较长、市场参与度较高等特点,使其更易受正规信贷约束。然而,农业产业链组织融资可以通过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提升农业投资积极性,为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提供新视角。政府应加大对规模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鼓励特色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多样化发展并丰富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军 《农业经济》2012,(7):98-99
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但农村金融供给缩小、信贷投向单一、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需要从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建立资金回流反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理财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来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重结构特征。农户民间借贷是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农户民间借贷规模、特征、演变趋势,对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笔认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全面放开农户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加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的联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农贷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研究发现:"新常态"下,普通农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两类信贷需求不足;创业型农户各类资本较高而容易获得两类信贷青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等原因难以获得正规信贷;正规信贷供给的收入导向特征明显,非正规信贷更能贴近并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信息对称等变量对信贷供求两端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农贷市场应有机整合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的比较优势,并大力推进普惠信贷体系建设,优化供给侧结构;同时,农贷市场应主动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的动态演变,特别应深化农村产权资产抵押担保融资改革,加强农村领域的金融知识普及,进而实现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助推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小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间的联结合作有助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边界。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结的实践经验,结合经验启示探讨两者之间的最佳联结模式,从农村金融联结主体的选择、贷款利率、贷款规模、联结期限、奖罚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及利润分配方案的确定方面设计了金融联结的激励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筛选、监督和执行机制上的差异,说明了运行机制的差异导致了正规和非正规机构向不同类型借款入发放贷款的成本不同以及不同类型借款人向正规和非正规机构申请货款的成本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分割.经验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按照借款人收入水平、贷款用途的分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信用风险严重抑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各种制度的缺失和农村金融机构微观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是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依赖于独立信用风险主体的培育、农村金融生态工程的建设、博弈主体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博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引导农村金融借贷双方重复博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信息不对称下的农村信贷市场,本文基于金融联结机制模型,分析农户信贷资金配置策略问题,认为,在金融联结机制下,贷款违约的惩罚力度将对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产生重要影响,实证证实了在高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可能更加关注借款人未来偿还因素的甄别和监督;在低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更多注重有关借款人履约特征方面的甄别和监督。政策含义在于设计有效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合作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村信贷合约有效履行的制度设施,以及在既有的农村金融存量基础上,通过类似于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创新,来整合与深化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金融需求缺口集中、金融供给结构扭曲、信贷市场风险偏大、金融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最,面临着国家对农信社支农高度依赖和农信社道德风险严重、小农经济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与行政控制成本上升、非正规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等两难冲突。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大金融支农的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根植于转型期的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诱发非正规金融业务的扩张,进而威胁农村金融系统安全。本文阐述转型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内涵;揭示了转型期农村非正规金融所暴露的宏观金融政策风险、非正规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诱发信用危机风险及非正规金融向非法金融演化风险;给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制环境,革新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约束机制等相应风险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发育缓慢,信贷资金严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应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服务创新,引进商业资本,提供支农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等措施,构建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形成新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国家控制下的农村金融是转轨经济中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制度背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作为一种底层改革,对中国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琼 《南方农村》2010,26(5):80-84
县域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使货币渠道受阻,县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变异削弱了信贷渠道的实施效果,非正规金融成为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使中央银行难以掌控县域信贷规模。只有将非正规金融纳入到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使其合法化、公开化和正规化,中央银行才能够调控县域信贷规模以及信贷结构,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