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物价上涨的新特征。当前,我国物价变动总趋势是上升的,具有可控性、结构性和翘尾性新的特征。1.可控性。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从2002年1月始,到2003年8月止,始终都是在1%以下的低位运行;但9月份以后,CPI一路上扬,结束了连续下滑,首次由负转正。2004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5%,之后回落。2005年上半年同比上涨2.3%,物价趋势温和,涨幅减缓,仍在可控范围内运行,通货膨胀的阴影渐远。2.结构性。2005年6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粮食价格同比下降1.1%,耐用消费品价…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CPI同比增长7.1%,2月CPI更是高达8.7%.严峻的通胀压力助推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造成不小的生存压力.如何有效化解通货膨胀,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对于倡导民生政治的新一届政府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唐恺  吴磊 《时代经贸》2008,6(3):122
2008年1月CPI同比增长7.1%,2月CPI更是高达8.7%.严峻的通胀压力助推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造成不小的生存压力.如何有效化解通货膨胀,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对于倡导民生政治的新一届政府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陆晓明 《经贸实践》2007,(11):60-61
CPI上扬与以往通胀不同 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通货膨胀不同,今年CPI指数较快上涨主要是受粮食和肉禽涨价的带动,占CPI权重更大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则基本稳定,而前两次通胀中农工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比如,1994年占当时CPI权重13.1%的服装鞋帽类产品价格涨幅在20%,以上,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涨幅在14%,而今年衣着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0.1%,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不到2%。  相似文献   

5.
观测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分解为趋势成分和暂时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即核心通货膨胀。准确度量核心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形势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估计核心通货膨胀的状态空间模型,然后将贝叶斯Gibbs Sampler方法应用于估计该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以克服卡尔曼滤波的缺陷。本文估计了1991-2010年的核心CPI,结果表明估计的核心CPI很好地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变化,同CPI相比,核心CPI有较小的波动性并且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由此得出结论,当前只要食品价格不出现持续的大幅上涨,同时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即使个别食品价格上涨造成CPI上涨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CPI同比涨幅逐月回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八大类消费品构成,权重由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决定。近两三年,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2011年下半年以后,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加上2010年下半年以来偏向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和同比翘尾因素降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呈现回落走  相似文献   

7.
每次物价大幅上涨,都免不了扯上农业与农民。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杜润生领导下做调查研究工作,就受到过这个联系的困扰。最近物价趋紧,相关论调又起,似曾相识,决定为文略加分析。以2010年11月份的物价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数据是这样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在消费品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  相似文献   

8.
我们国家2007年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显著上涨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以猪肉价格的上涨为甚对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翻开报纸,杂志,到处都是CPI的字眼,到底什么是CPI,它是怎么计算的,它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亦弛 《时代经贸》2011,(20):39-39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目前,世界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是消费价格指数CPI。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2%-3%时,叫做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9%以内,称为温和性通货膨胀;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上,称为恶性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2%。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导致全球物价大幅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格林斯潘和小布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2003年4月,笔者在评论200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时指出.美联储的再通胀政策将在2003年下半年大幅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中国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大幅上涨以及粮食等基本商品将出现高价格。2003年在格林斯潘创造美元  相似文献   

11.
张继军 《经济导刊》2008,(7):99-100
自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一路上涨,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房价上涨更快.很多人认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没有充分体现房价上涨幅度,很多人提出将房价直接纳入CPI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继军 《经济导刊》2008,(8):99-100
自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一路上涨,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房价上涨更快.很多人认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没有充分体现房价上涨幅度,很多人提出将房价直接纳入CPI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指数持续攀升,彰显出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7.1%的基础上,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直接体现了我国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增大了社会各界对通胀水平上升的进一步预期.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带动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迅速上升,导致CPI结构性上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粮食及其他商品价格的运行速度,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1-10.月CPI上涨3.0%,PPI下降2.0%,预计2020年CPI上涨2.6%,PPI下降2.0%。展望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性.上涨、货币环境宽松、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支撑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稳中有降、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宏观需求偏弱等因素抑制价格上涨。综合考虑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2021年CPI上涨1.5%左右,PPI上涨0.5%左右。应重点关注国际大宗商品和猪肉价格走势,做好前期稳物价措施退出对2021年物价波动影响的政策预案。建议将2021年物价调控目标定为3.0%左右,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6.5%,为1996年12月以来的最高涨幅,也是2007年以来连续6个月超过央行所制定的3%的“安全线”。前8个月累计CPI同比增长3.9%。CPI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价格上涨。从现行CPI构成及权重来看,食品类产品占到34%,在8大类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对CPI的影响最为直接。8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达到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节节攀升,创出1997年以来的十年新高,物价频频上涨,房市涨幅惊人,我国是否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呢?本文分析了近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在中国,从2003年起,似乎也在悄无声息的经历着一场这样的变化.2008年5月12号,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4月份的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  相似文献   

19.
质疑CPI     
物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自2003年3季度以来,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声一片,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节节攀升,这种涨势在今年也没有明显下降,但国家统计局4月20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却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了2.8%。这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因此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价格运行特征 2003年,在国民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增长的背景下,各种价格均呈现回升的走势.粮食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其他消费品价格呈现回升迹象,居民消费价格中低后扬.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但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