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又到了重要转型期。促使中日经济关系转型的重要原因是中日比较经济优势的变化。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始终处于萧条或衰退之中,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造成了多重阻碍;而中国经济则长期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形成了多方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对日本经济本身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夸大中国经济崛起对日本威胁的“中国威胁论”具有明显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日两国间贸易往来的迅速增加和日本企业大量对华投资,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成了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新伙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的10多年发展与日本经济结成了密切联系,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中的“中国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在日本2002年脱出经济衰退过程中起到了“中国特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日经济关系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李晓一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以其经济的迅猛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其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通过对现阶段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和安全三个层面,对日台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历史和现实的考查表明,日本是一个与台湾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台湾在社会心态、经济和“安全”上,都与日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加强和美日双方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战略防范;增强了日本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日台关系的走势及其变化,正在成为影响美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1):43-44
[美国之音2006年12月26日]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日本的经济分析家普遍认为,这一年对于中日经济关系来说是一个收获之年。政治关系的缓解不仅带来双边经济关系的顺畅发展,同时为两国协调应对亚洲经济共同体问题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与发展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要改变人才培养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要以培养应用性商务人才为主要目标,转变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7.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11月29日】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日本的地位正在日益下降,在中国贸易舞台上的作用已经从主角变成了配角。2003年以前,日本始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去年日本的对华贸易总额相继被欧盟和美国所赶超,名次已经滑落至第三位,并且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虽然近期日中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但政治关系的恶化仍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预计日本在中国贸易舞台上的地位还有可能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8.
日美经济关系的失衡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美两国之间出现严重的经济摩擦。日美经济关系从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转为金融领域的摩擦,日本被动地调整汇率和货币金融政策,并引发国内经济萧条。日美经济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与日美国内金融领域的深刻变化。为此,中国应汲取日本的历史教训,及时调整经济、金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不论对于中国或是日本都是极其重要的,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虽然经过了一段曲折而又艰苦的缓慢过程,两国经济关系终于取得了较大发展,这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迅速发生变化。面对这一新的形势。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如何,引起中日两国政府和人们的普遍关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针对实际发展制定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讨论中日经济关系的文章,都提及了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而这个互补关系的内容,人们最常提到的有:日本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国则拥有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而且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巨大市场。本文就对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稍加展开,做一番论述。先说资金。日本拥有资金优势,这是事实。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至2010年,世界各国对外投资的总额为15万亿美元,其中日本为4.5万亿美元,占将近1/3。然而,与日本的资金优势相伴的另一个事实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上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资金的供给,即资金相对不足。因此,谈论日本的资  相似文献   

11.
陈文章 《亚太经济》2007,(6):99-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水资源,是两国共同的目标。本文在对中日水资源基本状况、水行政立法、水资源管理、水开发利用等方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日水资源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日水资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低碳经济"领域是中日经济关系中最能体现互利和互补性的领域之一.中方拥有广阔的市场资源,日方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双方合作将发挥要素禀赋的互补优势,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进而增进地区收益.低碳产品的外部性,要求在中日合作过程中,协调两国经贸政策,实施政策激励,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于潇 《现代日本经济》2002,122(2):26-31
发展援助对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逐渐由接受援助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对外援助国。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开始对政府发展援助(ODA)进行改革。在政府开展援助预算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日本对华ODA在援助金额、援助方式、重点支持领域、地区分布等方面正处在调整时期,并且受日中关系波动起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印太战略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分别推进的背景下,两国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离岛与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供需关系",海洋经济合作遂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能之一。日本与印尼通过首脑、高官互访机制对合作予以顶层设计,划定了合作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日本也逐步完善了融资、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并与印尼加速重点项目的推进。然而,两国合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除了日本与印尼关于海洋经济合作的定位、合作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印尼国内若干因素仍对两国合作造成了诸多掣肘。对于中国而言,"后疫情时代"应考虑如何有效地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日本印太战略、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对接,以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华农业直接投资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和农业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中日之间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化对双边农业经贸关系的认识。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中日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日农产品出口、从日农产品进口和贸易总量与日本对华农业直接投资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互补关系;FDI和对日农产品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FDI对农产品进口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经济合作成果尤其显著,其中日本ODA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维系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分析范式,从政策决定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互动、中日关系互动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日本对华ODA决策、实施的过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未来走向,有助于我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适时制定灵活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17.
王凯 《亚太经济》2007,5(2):7-11
2006年11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提议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而中方回应愿就此展开政府间研讨。在中日经济和政治关系依旧相当复杂的背景下,本文拟运用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日启动FTA进程的必要性加以剖析,并结合阻碍谈判的政治、经济双重因素,对中日顺利启动并缔结FTA的可能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中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过两次高潮,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国之一。制造业占到了日本对华投资的80%以上,运输机械、电机、机械、铁和有色金属、化学工业等5大产业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体。在中国经济周期变动、中日关系、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正处在新转折之中。今后一段时间内,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难以出现急剧的增长,但其结构将会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中亚能源战略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的政治和经济正处于大国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困境之中,寻找共同的战略利益与新的合作领域成为维护和巩固中亚政治与安全稳定的重要课题。日本重视同中亚的能源合作是其亚太外交战略的综合战略选择,其意义和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继续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寻求中日两国共同参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有利于构筑和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