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杨柳 《商业研究》2006,(11):127-129
随着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为此,必须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结合我国实际从国际经济视角,制定出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纺织外贸方式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促进纺织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对我国纺织贸易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逻辑演绎分析方法,对纺织外贸方式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方面困难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纺织外贸数字基础、外贸风险、离岸贸易发展、数字供应链状况、贸易流程等。针对上述困难,发现能够在数字贸易体制机制建设、纺织产业新基建、“一带一路”发展、数字物流和海外仓建设以及海外营销等领域不断优化,加快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蔡震 《现代商业》2011,(17):179+178
文章首先分析了青海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对青海外贸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它很好地解释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实。中国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总体的研究或者是对工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而对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利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辛文琦 《北方经贸》2012,(2):10-11,13
国际贸易理论是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指导,同时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必须同时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在新贸易理论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重视培育和转化国家竞争优势,发挥政府作用,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创新实现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外贸竞争力,制定保护政策,培养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征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具有的新特征 ,讨论了其对我国外贸将要产生的战略性理论影响和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现实影响 ,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出我国外贸应采取既要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又要开拓知识经济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外贸理论战略和实行科技兴贸战略 ,加快结构产业升级 ,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是最古老的经济理论研究体系的一部分,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发生变化,研究的前提也在不断演进。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中市场选择的变化,分析一国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增进本国福利水平,重点对新贸易理论的两种市场类型进行剖析,从中寻求一国福利改进的路径,从而为我国在贸易中由大国走向强国提出对策。传统贸易理论强调了互补性,而从新贸易理论的两种市场格局来看,垄断竞争的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重点强调互补,是竞争中的互补,而寡头垄断的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重点强调竞争,是互补中的竞争。一国的国际贸易必然是在互补和竞争中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向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方式转变,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消费偏好,需求层次重叠以及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使得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发展,不断推动贸易技术革新,促使国家经济增长。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仍将是未来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进行梳理,探究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动因,对当前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效应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世界分工的专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兴起,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形态,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其次分析了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建雄 《进出口经理人》2007,(2):14-14,16-17
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于一身的机电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及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主导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能力和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电产品在世界出口商品中占60%以上。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许多新型机电产品相继被开发并陆续投入国际市场,带动了世界机电产品市场需求,从而推动全球机电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是经济理论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背景在发生变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推进。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条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要素变化、市场变化、角度变化、对象变化等方面。新贸易理论引入了技术变化、需求,重点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强调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政府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获取竞争力,公开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合理的竞争约束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贸易理论中,两者在共同因素的作用下被有机地联系起来。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与新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计量检验,进而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内贸易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发生输入和输出的活动。东部沿海某省外贸的主体是工业制成品贸易,200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98.5%,而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内贸易,毫无疑问,东部沿海某省要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大力推进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量表明,该省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整体上存在向产业间贸易偏离的倾向,产业内贸易的趋势与产业的竞争力不吻合,竞争力稍强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正在弱化,而产业内贸易稳定的产品竞争力又不强。只有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部沿海某省产业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正霞 《商业时代》2004,(21):49-49,51
本文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适应性,最后提出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产业内贸易现象被视为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发现之一 (另一发现是里昂剔夫之迷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TC)至少前 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可以概括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巴拉萨 (Balassa, B)把它称为产业内贸易,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和贸易重叠 (trade overlap).近年来,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以垂直分工为主,故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出口产品的结构,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分为初级产品占出口主导阶段、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主导阶段和加工贸易占出口主导阶段。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上升,跨国公司是重要推动力,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等。贸易全球化对我国存在消极影响,包括恶化贸易条件、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增加贸易争端、外商获取较多国际贸易利益等。对此,本文提出了贸易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商》2014,(2):289-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劳动者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包模型,研究产业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不同传导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形式下,总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会加大产业间贸易行业内工资的差距。在产业内贸易形式下,总贸易、进口贸易导致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增大,而出口贸易则有利于缩小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