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2008年末,江苏沿海地区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6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64.4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1.7%、26.9%和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74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9%,整个区域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11,(15):37-37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苏沿海地区3个城市,按照规划的要求,全面实施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已经三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八一个拐点,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开发,要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处理好以下八方面关系。 加强国家战略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协调,处理好国家战略与地区战略的关系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可以看出,在国家战略中,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由于其“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区,又通过陇海——兰新铁路贯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的特殊区位,在“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中具有全局意义,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至此,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江苏沿海经济带来了跨越发展的机遇。江苏沿海地区3个城市,按照规划的要求,正在实施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江苏沿海快速发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巍  古璇 《大陆桥视野》2010,(10):63-66
以2007年4月21日召开的江苏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为标志,以正式出台的《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为龙头,以2009年6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会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起点,连云港正面临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苏沿海地区3个城市,按照规划的要求,全面实施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规划》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海岸线长954公里,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945万。该地区滨临黄海,处于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一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由于历史原因,江苏沿海在我国东部属于欠发达地区,而根据资源和区位条件,它却是目前我国东部具有最大潜力和后发优势的一块宝地。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这个区域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将近20%的GDP,吸引了超过50%的外商直接投资。去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沿海地区新的起步,也反映出中央对沿海地区的新功能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0.
从新的战略高度谋划沿海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际上是国家对整个沿海地区再次进行全面部署的一个重要方面,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新意。观察新一轮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的战略设计,立足全球层面,旨在寻求并确立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发展坐标。这标志着沿海地区新的起步,也反映出中央对沿海地区的新功能寄予厚望。一个省域发展规划跃升为国家战略,在江苏还是第一次,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为江苏发展又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必将使江苏迎来再一次的跳跃升级。江苏应该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快速策应,加紧谋划;南通、连云港、盐城等沿海三市应加快对接,顺势而为,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4月21日召开的江苏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为标志,以正式出台的<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为龙头,以2009年6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会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起点,连云港正面临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专家提出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总体思路认为,江苏沿海地区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部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在联接南北、沟通东西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可以概括为: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的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区。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是国家为具体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江苏连云港建立的特殊开发区域。区域创新一体化,把握科技发展新机遇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国家为具体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江苏连云港建立的特殊开发区域。该区域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包括徐圩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国际商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开发的大趋势之一,就是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务院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将“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两大重点。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3,23(6):731-737
近10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章分析了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目前制约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建设布局与区域分布特征,提出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方传真     
《环境经济》2011,(12):69-70
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国务院目前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支持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京津冀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强调,《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传真     
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国务院目前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支持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京津冀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强调,《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至此,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江苏沿海经济带来了跨越发展的机遇.江苏沿海地区3个城市,按照规划的要求,正在实施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江苏沿海快速发展的一些问题,重视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实现江苏沿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20.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由于其"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区,又通过陇海—兰新铁路贯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的特殊区位,在"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中具有全局意义,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重点"。按什么模式建设东方桥头堡,如何加快建设东方桥头堡,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我们将从本期开始刊发古璇、古龙高的系列专题研究文章,希望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和实际运作部门的关心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