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需要MBO     
2003年3月.财政部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出《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该函文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该函文称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一些当事人利用新的交易形式谋取不当利益”。自从该函文发出后,我国资本市场便再没有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即MBO)案例的报道.也即是我国MBO实际上已经被暂停受理和审批。  相似文献   

2.
M BO是M anagem ent Buy-outs的简称,意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它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融资收购起源于英国。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莱特(M ikeW right)在研究公司的分  相似文献   

3.
张宏 《西部论丛》2003,(2):12-13
十六大报告中的热点,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无疑要算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过去相比至少有两大不同:一是可能彻底区分哪些是国有资产,哪些是国家可以操控的?二是认可了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可以预期,未来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改革将成为热点,而地方政府推动国资和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将大为提高,很可能成为一个热潮。 在国企改革的具体操作中,同时又有另一种情况值得注意:现在到处一片的MBO(管理层收购)热。如果我们将这些微观操作与十六大挂上钩,会面对一个问题:MBO与十六大确定的国有资产改革方向有何关系?MBO在新的国企改革大环境下会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值得市场关注。在我们看来,对于MBO这种股权改革方式来说,是宏观决定微观的一个典型案例,把握政策方向是至  相似文献   

4.
MBO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并购方式,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公有制企业产权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路。MBO在中国的发展,已是历史必然,在激励企业内部的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解决MBO存在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简政放权到现代企业制度各阶段的改革以后,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产权问题。在国有股减持风波之后,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管理层收购(MBO)走入了中国改革家们的视线。究竟在国有企业"国退民进"的过程中,中国式的MBO该如何走,能走多远?本文试从MBO具体的操作实务来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MBO的现实可操作性,并结合四川剑南春集团MBO的实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MBO定价偏低的弊病,展望MBO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吕华 《开放导报》2003,(8):46-47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公司实施MBO之后,其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并在实质上成为管理者完全控股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施征 《上海国资》2004,(9):12-14
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频频现身媒体,他指出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出现一批主张"国退民进"、国有资本退出经济舞台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他本人在学术上坚决反对实行MBO这种致使国资大量流失的改革方式。他坚信,通过政府的高额投入和全程支持,国有企业一定能"做大做强"。 一石击起千层浪,在中国几乎已转入半地下状态的MBO,再一次成为了经济学术界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论题是时下颇为热门和敏感的管理层收购。笔者在学习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著作之后受到了某种启发.提出了MBO是中小国企改革的出路之一这一论点.并通过理论和实证进行论述.提出了我国推进MBO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MBO生死时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炜华 《新财经》2003,(5):50-52
曾经有某知名民营企业家这样总结在中国做企业的经验:"……就好比参加田径比赛,参赛选手为了赢得比赛纷纷抢在发令枪响之前都冲出起跑线,结果抢跑两步的被裁判罚下场,抢跑一步的赢得了比赛,至于没有抢跑的,最后全输了."  相似文献   

11.
国资委如何破解MBO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中国国企改革的阴暗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国资贱卖,即国资流失;第二,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新的控制人通过企业改制来套取银行资金和进行金融诈骗;第四,新的控制人由于战略、能力、资金或管理方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把原来不错的国有企业反而给“整跨”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3,(14):41-41
"产权改革是一道绕不过的弯.但所有制问题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风险最大的环节.目前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已经出现了官商勾结,大量的国有财富通过暗箱操作,以较低的价格被出售,以非正常的方式快速地向私人移动,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来约束,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可能会成为一场灾难."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是坚决反对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管理层收购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4,(21):37-37
郎成平抨击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人们还能接受,然而,后来却演变成质疑整个产权制度改革,并要暂停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便出现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之争。  相似文献   

15.
MBO: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雄  丁玉斌 《发展》2002,(10):35-36
MBO的内涵MB0(ManagementBuy-outs),亦即管理层收购,是流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借助外部融资机构收购本企业的股份,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资产结构,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从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首先,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企业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结成的联盟,他们往往对本企业非常了解,并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过MBO后,他们的身份完成了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其次,MBO主…  相似文献   

16.
MBO即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的企业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购买本企业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显著特点是企业管理层持大股。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看,实施MBO是国企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但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MBO目前只适用于部分中小型国企,大型骨干性的国企和上市公司目前暂不适宜推行MBO。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4,(18):42-42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的主题演讲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尖锐犀利。他说:“我要批判主导中国产权改革20年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我希望经济学界的争论回归到主流,希望用数据说话,我不想再谈理念,理念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这使国企MBO的话题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对于我国国企而言,MBO如果操作恰当,将成为一剂“良药”,可以治病;但如果操作不当,将成为一种“毒药”,可能致命。在治病与致命之间,仅有一线之差。如何使国企MBO治病不致命,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20.
警惕“MBO突变”灾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一些地方,经理人收购MBO成为产权变更的主要方式。有些国有企业为总经理一个人所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家族企业;有些国有企业为几个经理人所有,企业成为合伙企业。MBO这个几年前被极力推崇的公司治理模式何以在操作中走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