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梁明珠  王伟 《经济地理》2011,(7):1202-1206
在《凯恩斯决定》限制各国世界遗产申报数量的新形势下,跨区域捆绑型世界遗产申报方式是突破瓶颈的创新手段,同时也是未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出路。在解读捆绑型世界遗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维持申遗成功后的遗产共同品质与品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跨区域捆绑型世界遗产的管理机制体系框架,以对此类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运行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对世界遗产理解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参与世界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多,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价值理念和利用模式也开始经历着发展思路的转变。通过对世界遗产历史发展的回顾,世界遗产相关重要文献的研读以及国内外世界遗产发展现状趋势的对比总结,提出五个转变思路,即从高贵到朴素的转变,从专业到大众的转变,从经济到教育的转变、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和从保护到传承的转变。这些转变带来世界遗产传播概念的呼之欲出,在对遗产传播概念进行初始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从传播内容、传播通道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界定了世界遗产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昕 《时代经贸》2013,(13):99-101
本文在搜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研究内容上划分为遗产地、遗产旅游活动、遗产地管理三大部分,涉及遗产(地)价值、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地)保护;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地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世界遗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昕 《时代经贸》2013,(14):99-101
本文在搜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研究内容上划分为遗产地、遗产旅游活动、遗产地管理三大部分,涉及遗产(地)价值、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地)保护;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地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世界遗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崔卫华  宫丽娜 《经济地理》2011,31(1):162-165,176
通过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50个世界工业遗产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阶段性递增的特征;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大部分集聚于欧洲、整体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比重大的特征;从登录标准来看呈现出具有较强的科技价值的特征。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世界工业遗产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的识别、认定和保护性再利用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云 《经济师》2012,(7):226-227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遗产地的合理保护与正确开发已成为国内外遗产地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国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遗产旅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总结了发展旅游对世界遗产地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都属于公共性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特征.其中,风景名胜区具有较强的旅游产品属性,而世界遗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这就决定了世界遗产项目应有更高的开发保护要求.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18个世界遗产项目,在对它们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原则.文章在分析该类项目现状并与国外类似项目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8.
南洞庭湖湿地世界遗产特征及其申报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受到忽略。文章分析了世界遗产发展状况,概括了南洞庭湖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重点研究了它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特征,结果显示,南洞庭湖世界遗产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准的要求。在国内首次提出尽快开展南洞庭湖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遗产申报程序和步骤及战略构想。对南洞庭湖加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遗产的重心任务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自然遗产的保护压力与日俱增。为实施世界遗产中心的5C战略中的核心战略可信度(credibility)和严格保护(conservation),全球的世界遗产项目需要接受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状况的定期监测评估和反应性监测,对缔约国保护、监测、管理世界自然遗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部门而言,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电子通信等数字化技术,实施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数字化、系统化、智慧化管理,实现快速反应,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迅速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越来越成为关键手段之一。分析总结国家、省、遗产地管理机构对遗产动态监测、保护管理、教育展示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基于空间连续的遥感数据和时间连续的传感器数据集成并融合的数据驱动方案,设计国家、省、遗产地三级管理平台综合架构和遗产地分布式数据库,集成遗产地动态监测评估、可视化展示、保护管理应用系统,构建与中国自然遗产地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世界遗产达45处 世界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是自然和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资源,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遗产数量多,质量高。然而,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的1979—2017年监测数据和历年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决议,分析了濒危世界自然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出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和“脱危”措施以及中国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主要威胁因素。最后,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威胁因素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与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的对比,提出适合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遗产保护是世界性的研究主题和热点,民族地区世界遗产保护更因其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而备受瞩目。在我国,现实中对民族地区遗产的保护,更多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而缺少公众自下而上的反馈。文章分析了民族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主体地位,目前遗产保护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据此提出构建民族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车型"机制。"车型"机制类似于一列火车,其车头代表着政府,在整个机制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社区居民构成火车的车体,在遗产保护中起主体的作用;车尾是社区居民参与遗产保护的保障,代表着旅游企业;其路基代表着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遗产旅游必须在遗产保护和遗产旅游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在国内外倍受关注。英国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Hadrian’sWall)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较好地实现了遗产保护、旅游利用和社区发展的多赢,值得我们借鉴。通过研究哈德良长城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互动机制,给予我们的启示有:加强世界遗产管理部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发挥解说的管理功能;在遗产保护利用中寻求遗产地城乡的发展机会;培养遗产地居民的认同感和主权感;建立相关组织和机构协调监测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属于准公共产品.在大众化旅游,“申遗热”和“涨价风”这三大背景下,世界遗产地景区因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受众群体规模大使得其门票涨价问题备受关注.世界遗产地景区门票涨价不但不能解决遗产保护资金缺口问题,还造成社会民怨,影响社会旅游公平.遗产地旅游门票涨价除了有其深层次管理体制原因之外,文章着重分析引起涨价的四种外部诱因:对遗产价值观认知的错位,遗产归属地政府夸大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遗产保护资金来源单一以及市场型景区门票价格高位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意识形态、立法保障、定价机制和财政来源四条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端正遗产价值观和旅游产业定位的认识;尽快出台《遗产法》以改变目前“人”治遗产的现状;采取灵活定价机制,恢复门票价格双轨制;同时“开源节流”,拓展遗产保护资金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徐聪荣  张朝枝 《经济地理》2008,28(6):1045-1048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包括40处世界遗产,随着遗产旅游的发展,新旧遗产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咸阳帝陵遗产旅游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以及政策方面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结合当前遗产旅游发展新势头,为其旅游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工业遗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阙维民 《经济地理》2008,28(6):1040-1044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在许多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已有著述。在已经公布的六批总计23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工业遗产171项,其中古代传统工业遗产计为14类149项,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传统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暨工业遗产研究领域,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传统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国际同一研究领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运用地理学的观念与方法,阐述了中国传统工业遗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保护现状以及研究展望,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