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是与私有空间相对比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是指街道、广场、公共公园和围合公共空间的建筑立面.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广场.城市广场既是居民参与社会、娱乐休闲、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又反映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开放程度,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也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的这种建筑类型极大地影响了整座城市环境的平衡,同样改变了城市的建造与自然环境.目前许多高层建筑设计个体外部体量失衡与城市空间格格不入,使人们对它缺乏亲近感,给人一种拒之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本文以协调高层建筑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高层建筑与城市设计,认真分析并倡导高层建筑向城市环境与公共开放空间发展,使高层建筑与城市更好地融合:o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绿色空间是由地面公共绿色空间,建筑上私人绿色空间组成。私人绿色空间具有公共和私人双重利益。政府负责地面公共空间的绿化建设,无法解决私人空间的公共绿色建设。没有社会的有效帮助,阳台、窗台、屋顶等半个城市的私人空间的绿化近乎空白。在缺少绿叶的城市中,建筑需要每一片绿叶的荫凉,我们需要每一片绿叶的氧气,不论绿叶来自地面或建筑,每一片绿叶对城市都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又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5.
现代都市人对城市生活交往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宽松性和多样性的追求与广场所具有的多功能、多景观、多活动、多信息、大容量的作用是相吻合的.公共广场提供给市民活动的是一种开放空间,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空气和阳光.从空间的角度上来说,它打破了城市建筑的压迫感,使人们得到宽敞的视觉空间.  相似文献   

6.
萨缪尔森等人从经济角度所定义的公共产品概念,忽视了对"公共"的详察,其现实意义受到了质疑.为切实反映公共产品的本质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对公共产品概念的界定至少应该从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两个方向进行.毕竟,公共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且针对目前歧义产生和争论的焦点,对概念的本质解读应重点落脚于"公共"而不是"产品".应该说,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概念,至少可以体现在主体(政治)和客体(经济)维度上.历史地、具体地认识公共产品的本质,界定其概念,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地区分与公共产品相联系的一些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7.
于建刚 《经济师》2008,(6):284-285
对国内承包商来说,国际工程承包首先是一个市场的概念:了解国际工程承包首先要明确市场的概念。国际工程承包在这里的含义首先是承包商取得项目的不是本国的地方,其次是通过优胜劣汰机锏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本国以外的空间。空间的广度是指地域范围,即我们的企业在那些地区做工程;空间的深度是指在一个地区的经营情况。营销学上常用市场占有率来表示企业对一个市场经营的深度。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经营深度包括对一个国家的了解程度、项目中标情况等等。由于建筑业在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的特殊作用,政府往往对建筑市场进行保护,限制外国承包商参与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使国内的建筑市场优先满足国内承包商的要求.这种只能由本国承包商承担的项目称为国内工程承包市场。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设计的灵魂.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和它的第二特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一直是设计中的难题.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使空间环境变得具有一定的美感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不仅是一门建筑学科,还是一门美术学科,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边缘学科,是整体的、立体的、活动着的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流动人口"的概念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流动人口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含义。对这种人口的流动,国际上更通用的称法是"迁移人口"(Migrant Population)。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对"迁移人口"的定义。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编写的《多语种人口学辞典》(Multilingual Demographic Dictionary),"迁移"是指"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常住址的改变,并常跨越行政边界。这种常住址的改变可以是长期的,半长期的,甚至是短期的"。联合国迁移人口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10.
建筑要素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建筑技术而建筑技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建材、结构、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共同构成.建筑空间外形由建材和结构构成,而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作为实现精品工程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必不可少.建筑艺术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尊重建筑使用功能、生产技术水平及美学具体法则有机统一而形成的理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各自发展、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能真实反映所处时代的发展现状及历史的更迭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淡化的概念 所谓商标的淡化,是指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从而弱化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阻碍了驰名商标与其所用商品的联系,或者使驰名商标演变为商品通用名称的一种,这种行为实际是一种侵权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建筑就是将室内与室外空间有机结合的载体,从历史的发展、空间的概念和审美的要求来看,建筑本身与城市发展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对建筑路径空间中人的感知体验和行为活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五个设计原则.参照五个设计原则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六个基本的带有普遍性的设计策略,以期唤起建筑师对高品质人性化建筑路径空间的追求,使建筑整体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住宅是人类居家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具有庇护功能的私密空间.对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更是追求一种安宁、舒适的居家环境.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使城市住宅环境受到噪声等污染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城市私家园林不同,杭州西湖湖上园林一直在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化。民国初年“西湖入城”,使城湖空间不再隔绝,也加剧了园林、风景、城市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郭庄及西泠印社2个具有代表性的湖上园林为分析对象,通过辨析园林中建筑与空间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公共游览与使用方式变迁,试图阐明当一个复杂的依托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园林是如何适应、演化及转变,而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在园林空间格局、园林中心空间及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使用3个层面来得以具体体现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西湖湖上园林也逐渐摆脱单一的园林身份,发展为园林、公共风景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这最终造就了西湖湖上园林不同于其他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将第四代港口定义为"物理空间上分离,但通过公共经营者或管理部门链接"的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城关系突破了一个港口与一个城市的简单互动,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使相邻城市乃至腹地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建筑,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是各种经济信息交汇、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构成城市整体环境最亮丽、最具活力的风景线.下面介绍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景在住区规划中发挥着改善微气候、景观空间构成、休闲娱乐、提高住区品质及经济价值的作用,是北方住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通过青龙湖住区规划的实例分析,在设计中引入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通过规划构思布局、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将自然水景、人工水景和住区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旨在创造出人、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行为,机遇与风险并存。要想抓住机遇屏避风险,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正确的制定和实施企业整体营销的战略和策略。所谓“整体营销”,是指企业以市场营销为主线,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全部纳入营销概念的范畴,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营销流的有机网络。这种综合性的营销流的有机网络如图1示意。图1表明,设计、供、产、销又自成4个分系统,自身有营销流回路,4个分系统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形成有机的营销流网络,整体营销的管理由此展开。显然“整体营销”概念中的“营销”,完全不同于产品销售,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概念,而是比它有着更深广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0.
现代景现雕塑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现,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树立生态观念的雕塑我们可称为生态雕塑,生态雕塑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它的创作从根本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出发点归宿点,都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的人,既是物质主体又是精神主体.城市雕塑的生态观,应该贯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基本方面.而雕塑构成的"四度空间"也包括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此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