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顾我国两部破产法的立法与实施,从行政介入的角度看,大致经历了1986年破产法下行政主导的政策性破产和2006年现行破产法下府院协调两个阶段。企业破产所衍生的社会问题属于政府应提供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因此府院协调成为现阶段办理破产的客观需要和基本经验。由于府院协调机制由破产实践"倒逼"产生,未在国家法律层面对破产配套制度作出设计,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固有特质不同,府院协调机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问题。企业破产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又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故而办理破产需要引入经济法思维,破产管理人作为中介组织,是联结国家与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府院协调机制起着重要的弥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经济法框架,对经济法各核心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探究产业政策法、竞争法及财税法等经济法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破产法的关系,以期为破产法的切实有效执行提供一些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责任特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在形式上表现为由若干法律责任元素遵循行政责任在先、民事责任居中、刑事责任在后,市场主体责任在先、主管机关责任在后这一基本规律形成的链条,体现着经济法先规制市场失灵,再控制政府失灵这一事实逻辑和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轨迹.经济法责任链有长有短,链条中所包括的责任元素有多有少,这取决于经济违法行为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在实质上,经济法责任链是经济违法行为外部性在法律责任上的体现,是社会责任本位对经济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当前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传统部门法面临着挑战.经济法的公平价值体现在通过保障国家调节和规范国家经济调节权,克服因市场与(或)政府的失灵所带来的不公平.中国当前的社会公平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而中国经济法也是为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缺陷和社会公平问题而产生的.因此,中国经济法应该担负起解决当前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任务,实现其社会公平价值.其价值可以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相关经济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的新《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有和解、重整、清算三种程序可以选择.但是企业在破产程序中面临的自身价值评估问题却无法从法律上找到答案.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借鉴一般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破产企业特殊的财务状况来分析适合破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港 《金卡工程》2008,12(10):28-28
经济法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个法律部门,其价值目标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哪一种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富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诸多价值目标中,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效益和公平.  相似文献   

8.
孟秀丽 《金卡工程》2008,12(8):42-42
破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部法律.原有破产法解决的是市场退出问题,而新破产法还同时解决了关系广大"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再生问题.新破产法明确规定保护职工权益是破产法的一个重要任务,重新界定了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但该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增设破产企业职工重整申请制度,同时尽快建立起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它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有很多突破和创新,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死"和"再生"问题意义重大,完善了市场退出机制,是中国转型时期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立法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争议比较大,新《破产法》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尚有不尽完善之处.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破产立法经验,对我国《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宋涛 《齐鲁珠坛》2007,(2):50-52
一、2007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的变化(一)2007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的特点1.紧扣最新法规、制度内容。2005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一系列法律进行了修订、修正和制定,  相似文献   

11.
周延 《上海保险》2005,(12):30-32
1986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由于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烙印,使本应成为市场守望者的破产法失去了威慑力,社会也为此付出了难以计量的成本。其实,新破产法的起草早在1994年就列入人大日程,但由于“它牵动了太多的社会神经”,起草过程中争议和难点纷呈,所以直到  相似文献   

12.
汤磊 《时代金融》2012,(32):28-29,32
经济法的核心价值,是指经济法对于主体的最根本的有用性,它在经济法价值体系中处于指导性、明示性的作用,引领和支撑着经济法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经济法一个重要部门,它同样受经济法核心价值——社会整体效益的引导。反不正当经济法是在鼓励和保护正当的个人竞争的基础上,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以维护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整体利益因为能影响到社会中所有人和事物的发展故而被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所重视.由于法律制度的多样化,我国不同类型的法律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也有着不同的规定.就目前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现状来看,我国仍然有一部分地区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由于市场失灵极大的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正在实施相关的政策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国家为了有效的管理市场失灵现象,制定和颁布了相关的经济法,希望进一步的对市场失灵现象做出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的探讨中,我们始终关注着正在审议中的新《破产法》草案以及有关金融机构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让我们深感有关部门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决心。《破产法》修改和存款保险制度所引起的如此关注,更强化了我们策划这一选题的初衷,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建立中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宏图才刚刚打开卷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更多的问题将会出现,更多的变革将会发生,而变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有效的制度设计,还有赖于社会和文化理念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 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完善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不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运用法治监管保障市场环境公平透明,持续助力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已成为新常态.然而,《企业破产法》作为促进市场主体再生与有序退出的重要法...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破坏社会秩序,降低人民可获得感和幸福感,致使社会经济陷入困顿,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已然成为全球各国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经济法作为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己任、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以促进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宗旨的基本经济法律制度,在"战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法的应急保障作用亦应延续.为此,...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仍旧伴随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就是如何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持久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从法律的层面出发,尤其是通过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建设与应用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总体而言,虽然这两种法律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内容和职能的差异,以及应用对象和手段的差异等,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科学应用,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保障了社会发展的利益,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极大的一致性,甚至在调整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因此,通过二者的完善和应用,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中,可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持久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能把经济法仅仅定位于"国家干预"之法,否则,将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应该说经济法不仅是政府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之法,而且也是干预政府之法,它要求国家在干预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即"干预政府",只有把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实现实质公平和效率、达到社会全面和谐.经济法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序、稳定、协调和良性发展,与和谐社会具有一致性,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经济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应具体包括政府干预、政府参与和干预政府.  相似文献   

19.
瞿雯雯 《金卡工程》2010,14(4):196-196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纠纷,经济法该如何更好发挥其作用,这不可避免涉及到经济法在现实中的适用,建立经济法诉讼机制便是实现适用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在论述经济法可诉性基础上提出经济法诉讼机制独特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市场失灵是研究经济法产生、调整对象、体系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结合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个过渡期的大的现实背景来理解,以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假设为基础来构建中国经济法并不合适。中国经济法必须立足于转轨时期的现实国情,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