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十三五”时期,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万人,搬迁贫困人口规模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约占全国搬迁贫困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09,(5):220-222
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其中贫困母亲数量在900万以上。在1994年国家出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前,这一数字是1500万。  相似文献   

3.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中西部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东部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较大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农民和市场对接,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提高扶贫效果。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施电商扶贫,电商扶贫如何对接精准扶贫,以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敏华 《财贸研究》2005,16(6):21-27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是我国主要贫困区域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2011年,全区仍有78万户贫困户、329万贫困人口。扶贫贴息贷款作为我国政策性金融形式之一和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新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安图县按照国家农村扶贫政策要求,整村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制定并完善了扶贫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的政策,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扶贫成绩显著。但仍存在制约脱贫的因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业仍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建设等诸多问题。安图县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解决方案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集体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就医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村民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策性扶贫,减少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7.
1 发动会员扶贫帮困问题的提出安徽省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 ,1996年末总人口 6 10 0多万 ,其中 17个国家级贫困县共 1730 6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 2 8% ,绝对贫困人口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730元 )为 140万人。要在本世纪末消灭绝对贫困 ,任务十分艰巨。 1997年 6月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金寨县召开全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经验交流会” ,要求计划生育部门配合扶贫部门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提出了“一个挂钩、三项政策、六个倾斜”的要求。一个挂钩 ,即扶贫资金分配与计划生育挂钩 ,省扶贫办每年安排扶贫资金总…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没去过贫困地区,不知道贫困地区的人到底有多穷.记得有一部纪录片,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几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不知道要吃中午饭,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中午饭.在孩子的世界里,虽然饿着肚子,但希望和梦想依然存在——那就是摆脱贫困.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扶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通过30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农村贫困面大幅缩小,但剩下的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标准,2016年我国农村仍存在5575万贫困人口,扶贫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扶贫资源、长效脱贫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加快速度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必要将可行能力方法置于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迫在眉睫。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眼前,金融作为助推脱贫的攻坚力量,必须加强发挥其必要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应该有机结合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落实精准施策,为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农村的贫困原因以及精准扶贫现状,探讨适合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此外,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创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个角度进行扶贫策略分析,针对农村贫困户提出相应的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社会资本对于信息分享和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干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农村样本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考察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贫困户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源于收入增长,而不是收入差距缩小。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所体现的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就缩小收入差距的视角看,社会网络对农村的减贫作用比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更为显著。注重农村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构建,尤其是提高贫困农户的社会网络质量,对于农村减贫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1993-2013年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并应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财政支农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显著,财政支农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呈非均衡分布,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门槛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农的减贫弹性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对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启示明显:在鼓励和督促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财政支农减贫的空间异质性和门槛特征,在配置财政支农资金时适当向辐射力强的省份以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的省份倾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效应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
张栋 《商业研究》2020,(4):31-39
未能获得低保救助但贫困脆弱性较强的近贫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且与低保家庭相比,还可能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悬崖效应。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测量近贫人口的贫困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低保制度是否对低保家庭与近贫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悬崖效应,并分析由悬崖效应引起的救助性福利缺失是否造成近贫人口对低保制度参与权与福利加成的不平等。结果显示:以各地区低保线为基点,近贫人口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线的部分累加至最低工资线与低保线差值的0.2至0.25倍的区间时,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与救助性福利缺失,参与权与福利加成方面存在不平等。因此,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保救助判别机制之中,以此完善对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的测量与识别;同时将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近贫人口纳入到低保制度,以此化解悬崖效应引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农村交易效率指标体系,使用来自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与农村贫困聚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山地省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明显比非山地省份低;在对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的积累效果上,交易效率硬条件比软条件的作用更强;农村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向山地省份聚集的趋势;农村综合交易效率对农村贫困聚集有显著影响,农村综合效率取值低的山地省份和农村贫困聚集程度高的山地省份高度重合。为提高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集中政策力量加快山地农村发展,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力量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特别是从硬件方面改善山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山地农村固定投资份额;对于远离乡镇经济中心、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在增加教育投入、指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政府对农村经济干涉等方面,加大力度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软件。  相似文献   

15.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2011,22(3):19-27,85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针对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减贫效应,从贫困缓解论、贫困加剧论以及不确定论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和改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收入维度上对农村贫困具有一定减缓作用,但同时,受农村劳动力过量流失的影响,外出务工在农户生活照料及社会保障等多维贫困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作用,甚至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应把握好劳动力外出之度,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多维脱贫、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7.
聂军  冉戎  唐源珑 《商业研究》2020,(3):104-112
地方政府为如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否会将其压力转移到企业?基于2016-2018年上市公司手工收集的精准扶贫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企业精准扶贫投入越多,且在控制了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后依然成立;(2)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压力对非国有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影响更大;(3)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削弱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越小;(4)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银行贷款较多的企业中。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需注意企业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黑龙江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村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这凸显出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的艰巨性。黑龙江省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和生产社会救助,这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过于侧重绝对贫困、救助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应重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救助,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与救助标准的透明度,增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