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 ,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第一 ,财务目标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 ,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收益。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究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认清其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资本形态的不同,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以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关注其社会责任,但社会责任的披露信息仍然很少;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主导下的企业合约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家是企业合约的主导因素,企业家主导下的企业合约模式研究先后经过物质资本合约模式,人力资本合约模式,交易费用合约模式和异质人力资本合约模式等四种主导模式,从物质资本理论,经人力资本理论,向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演进与发展。而异质型人力资本合约模式,建立在人力资本合约模式与交易费用合约模式既有成果基础上,并且很好地发展了这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当代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将面对一个富有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融资市场,一方面为企业进行融资结构的改善提供了客观可能,企业有了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融资渠道和方式具有不同风险性、约束性、弹性和融资成本,就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选择及管理,以便从量上把握好筹资经营的“度”,从而更有效地运用筹资经营这一财务手段,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一、运用财务杠杆利益,优化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利益是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因运用了债务资本的利息的稳定性这个财务杠杆支点,…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 ,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 ,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要把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企业中,以获取自己满意的投资收益。所以,从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人将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而对该企业做的一项投资,与企业提供的物资资本相结合,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本文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人力资本成本的确认。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剩余分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与经营权如何配置是影响和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制度问题,两权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将从根本上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从整体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制度安排有两种范式:一是物质资本主导下的传统制度范式;二是由人力资本所主导的新生制度范式。人力资本主导范式企业的两权配置需要实行人合物离模式,具体为:需要以人力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融合为配置基础,在此基础上由人力资本主导的极致分离物质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合。人合物离模式集成了两权分离与两权融合两种配置模式的优势,将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其精髓在于该模式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以利为本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主流终极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多元资本结构在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概念的多元化,相对于企业组织和市场配置方式而言,网络化配置更适应于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资本概念。资本的网络化配置产生了资本网络系统,并使得资本结构从一元结构的优化转变为多元结构的优化。本文分析了各资本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利用结构化方程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论有:财务资本对于人力资本存在投资转化作用;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作用;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共同耦合创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内生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力资本专用化已日渐成为诸多公司成长与竞争中的一种战略选择,但人力资本专用化在改变公司财富创造的源泉并具有创新意义上的环境动态适应性时,亦会内生出诸如公司主雇双方的“讨价还价”、公司权利分配结构的边际调整、公司治理边界的重新定义以及公司潜在创新需求的治理保障等诸多不同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人力资本专用化的条件之下,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的公司激励机制、基于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公司财富增长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理论逻辑与治理结构的相应变革与完善均系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summary : In this paper we adopt a core‐periphery approach to specify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We suggest that social capital deriving from stable task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members has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aid effect depends, in both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form, on whether actors involved in stable dyads are located at the core or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organization. We also argue that core and peripheral social capital affect performance indirectly by moderating the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leverage its human capital to improve performance. Results from a 48‐year study of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upport our arguments and bear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ve settings. Managerial summary : Stable work relationships among employees generate trust, more efficient work routines, common understanding and thus highe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ese benefits depend on the location of such stable relationships in the organization. Relational stability among core organizational members has an immediate, strong impact on performance, an effect that plateaus as stability grows. St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re and peripheral members have instead a weaker, yet linear effect on performance. The location of stable relationships is also critical to leverage the talent of core employees, whose contribution to performance is stronger when relational stability is high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re, yet hindered by stable relations between core and periphery. Such findings provide relevant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for choices regarding team composition and managing star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我国预算体系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范围是确定两种预算运行区间的依据。由于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性质、职能、活动领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必然决定了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区间。文章在归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区别的基础上对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结构及其规模进行分析,以期对二者的运行区间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灵活就业是当前和今后实现扩大就业的途径之一。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入手,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建立灵活就业条件方程,分析了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的微观决策机制。指出,就业机会、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其利用效率形成正规就业阈值;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初始值及其净收益是灵活就业方式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资本的泛化与权力博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资本主义初期,收入相对丰厚的资本被看做是剥削工人的手段,然而现代公司中出资者却又不得不依赖一系列的监督约束措施防止经营者侵占其利益。从理论上说,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内部权利结构依赖于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权力和地位的上升,其地位和收益必然随之提高。事实上,企业收入是两者的共同产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标准划分两者的贡献和应得收入,出资者收入地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绝对收入的降低。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以及不同要素市场之间的对比大致决定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收益。过分单独强调股东的利益不仅耗费了不必要的成本对剩余进行所谓更“合理”的分配,而且可能扭曲了原本能够最大化企业收益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产权分配机制,调动企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人才测评等多种学科知识,以流程图、结构图、数据表、数学模型及应用软件等多种方法,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产权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企业管理人才资本产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一个理论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权分离的变异和人力资本的质态特征,笔者在本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论,阐述了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的五大特点、四个职能和五个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人力资本财务的分层结构,试图为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的治理结构至关重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人力资本和其所有者是不可分的,这就导致了人力资产是一种主动资产,可以由其所有者自由配置,人力资本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可以通过资产专用性或形成一个组织来获取垄断势力,人力资本具备学习特征,可以通过“干中学”机制来实现报酬递增路径,人力资本又具有不确定性,体现在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可能涉及到的团队生产方面。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比如合同设计必须权衡人力资本的垄断势力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学习机制产生的报酬递增,合同必须面向未来,包含某种期权因素,重视团队激励等。但这些治理机制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