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云辉  张旭勤 《特区经济》2006,213(10):316-317
就目前贸易摩擦方式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出口企业应主动积极的应对贸易摩擦;政府也应该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出台并完善贸易救济法律体系,并积极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研究绍兴纺织品出口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的基础上,从纺织品出口、纺织企业以及纺织行业等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摩擦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绍兴纺织业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探讨商业银行内部消极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再从法律风险并非就是诉讼风险的角度来谈如何规避商业银行内部消极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文章先探讨商业银行内部消极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再从法律风险并非就是诉讼风险的角度来谈如何规避商业银行内部消极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桂敏  孙佟 《科技和产业》2007,7(11):76-78,87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比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无论何种摩擦形式,其基本的理论根源就在于国际贸易利益的存在及其各国对贸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当一国为了追求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或者一国采取的措施有悖于国际贸易的趋势框架时,国际贸易的摩擦则不可避免。各国应尽可能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合理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贸易摩擦诉讼案中,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诉讼案中的应诉太少,起诉更少,导致中国在贸易摩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诉讼案中陷入被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诉讼案件;二是对个别国家制造的恶性裁决应果断抗诉上诉;三是政府应该援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应诉;四是企业应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五是出口企业要尽快建立贸易摩擦的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分析了如何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其原则和策略.要树立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和优化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和流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依法建立企业决策机制.同时,要坚持全方位管理原则、规范化运作原则、动态化调整原则;要处理好法律风险和企业经营收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应对外贸摩擦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日本企业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不但有效地缓和了贸易摩擦,而且加速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促进了以日本为核心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增强了日本在国际贸易摩擦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通过产品开发的新战略和确保市场竞争优势战略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通过防卫性公关与进攻性公关密切配合有效地化解了日本在贸易摩擦中的被动局面;通过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使日本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中始终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通过构建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使日本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风险。如何把握法律边界,如何防微杜渐,有备无患,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三位一体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避免企业内外各种纠纷,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规避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使反倾销执法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反规避作为反倾销立法的延伸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反规避法律体系。我国急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有的反规避立法。  相似文献   

11.
出口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能够缓解我国贸易摩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雨  戴翔 《世界经济研究》2013,(6):73-78,89
长期以来,中国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且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已被理论和实践部门认为是促成中国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国的主要原因。但是本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揭示:中国出口产品升级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不仅未能有效缓解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反而使之加剧;FDI的大量利用和我国深度融入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对我国遭遇贸易摩擦具有显著促成作用。据此,本文认为不能将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简单归咎于附加值过低和市场集中度过高。我们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中国比较优势角度出发,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通过加强政府间沟通、民间游说、国际舆论宣传等措施加以缓解,以免造成政策偏差,妨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使我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扩展了Samuelson(2004)的国际贸易摩擦的静态理论模型,提出了解释国际贸易摩擦的动态模型,并依据这一模型分析了由知识产权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同时还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对模型的基本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和保罗.萨缪尔逊有关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四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对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技术进步才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在这一条件以外,两国贸易均能够获得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海燕 《中国经贸》2008,(18):59-60
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EDI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交易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明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受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通讯失误,如信息发送延误、应该发出的信息没有发出或者发出的信息出现错误、遭到破坏等等。本文拟就国际贸易中EDI合同通讯失误的法律责任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早日完善我国的EDI合同立法。  相似文献   

16.
刘欣  戴芸 《亚太经济》2012,(3):53-58
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转移角度来剖析中美贸易摩擦,以探求中美贸易顺差的合理性,同时对中美贸易衡量标准的选择和双方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维护国际贸易增长全局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Financial derivatives are a produ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at is not possible to define by means of Italian legal definitions; the primary source of regulation for financial derivatives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Private autonom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derivatives transaction, and such party autonomy must be recognized by the sovereign state to be legally effective and enforceable. Standard derivatives contracts, although sophisticated, cannot eliminate totally the legal risk. This lacking, together with the problem of uncle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jurisdiction applicable, makes the juridical aspects of derivatives more compl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