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文选取山东省1996~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VAR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农业经济增长分别与农村金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农村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数增加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增加;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金融的促进作用较小;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度总体提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度方面,大部分省份经历了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转变,最终达到高级协调阶段的过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对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oble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我国2010~2020年30个省份农村金融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农村“金融效率(静态)一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矩阵,分析我国各省份农村金融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2)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显示,技术进步是农村金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贡献不足;(3)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会减缓,同时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正面作用,这意味着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要素投入向集约型技术水平提升转变。未来,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加快中西部地区追赶东部地区的步伐。在控制一些变量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条件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全要素生产率度量城市发展水平,考察国家审计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作用发挥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科技浪潮下,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构建银行层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借助DEA-Malmquist模型测算我国6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推动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是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二是有效降低其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区位处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更为显著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论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金融科技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更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丰富了金融科技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8年我国南方某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对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值进行回归,在教育、外贸依存度和资本形成等要素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发现:以股票市值与贷款余额之比表示的金融结构,以贷款与存款之比表示的金融效率能够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而小银行的贷款占比却没有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将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效率联系,在我国财政分权理论框架下揭示地方财政自主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了"地方财政自主权越高,技术进步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经济性财政支出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社会性财政支出的长期不足,财政自主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正在减弱"的命题假说。在实证上,以1999-2013年230个城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了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城市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弱,主要是对TFP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影响;(2)财政自主权越高的城市,越倾向于增加经济性财政支出比重,而对于社会性支出则更有动机展开"逐底竞争";(3)财政自主权对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的影响呈现出减弱的趋势;(4)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可以显著改进微观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变化上。从短期来看,表现为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回落。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将对农产品的需求、供给和贸易产生进一步影响,而且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农产品供需矛盾出现,世界农产品价格可能再次大幅上升。因此,我国要千方百计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以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一定理论分析和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利用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政府行为、金融结构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政府不同项目的财政支出和不同金融资产结构.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全国以及东、西部地区,政府科技教育相关支出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且西部地区的效果最明显;其它财政支出项目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对金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以考察政府行为、金融结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广西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情况,运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扩大广西金融发展规模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短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长期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广西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和推动做大金融规模的同时,要调整金融支农结构,不仅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户,真正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以近三年七大战略新兴产业400多家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通过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显示:金融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正效应,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将提高0.76%。短期内两者呈现单向因果关系,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因,在长期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杨  陈三毛 《浙江金融》2020,(1):9-19,47
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6年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分别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利用ARDL-ECM模型来分析金融压力指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短期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并且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深化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不利于金融稳定。同时,长期内金融深化可以加大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有利影响,但是短期却会加大普惠金融不利于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选取1991~2009年广西农村相关经济变量年度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业信贷支持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率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三个变量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极其重要.接着对农业经济增长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了测算,最后就广西农村金融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技术进步的差距是导致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十一五”时期则以技术效率为主。从外部影响因素看,缩小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市场化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可以有效促使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