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盛镇位于广东云浮市云安县南部,云雾山北麓,是云浮市柑桔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目前,全镇90%以上的农户种植柑桔,总面积达10.3万亩,人均种植面积3亩多,已成为广东省镇级最大的柑桔主产区。  相似文献   

2.
6月23日,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广东省启动仪式暨省科技兴农巡展在云浮市云安县南盛镇隆重举行。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潘嘉念、科教处处长蔡树淦,云浮市委副书记陈国柱、副市长郑彬涛、市农业局局长李业华以及李尧坤、肖向荣、陈荣喜、朱华标、朱祖球、苏培芬、陈展辉等县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启动仪式上,县委书记李尧坤代表县委、县政府致了欢迎词。云浮市委副书记陈国柱、省农业厅副厅长潘嘉念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充分发挥科研部门、农业…  相似文献   

3.
云浮市是广东省典型的山区市,在农村信息化实施方面也是走在全国前列。文章对国内外农村信息化科学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做了一些了解,具体从云浮市、县、镇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等展开阐述,通过对云浮市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云浮市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构建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安县是广东省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设县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作压力大。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6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7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79元,人均财政收入92.6元,大多数经济指标列在全省山区县之后。去年以来,云安县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兴起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广东省云安县积极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行动引起了国内“三农”学者的广泛关注,2011年通过组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组村镇三级理事会”,将乡村社会管理引向深处,构筑起了“政府和群众互动”的乡村社会管理新网络。本文在回顾我国乡村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传承和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以云安县组建三级理事会的探索实践与借鉴启示为切入点,探讨了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期为加强和创新广东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云浮市的实际,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村》2005,(5):56
广东云浮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地处粤西山区,毗邻珠三角,近几年来,云浮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各地盛产多种名优特色农产品,远近驰名。云浮市郁南县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新兴县是“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云浮市所辖的罗定市是“中国肉桂之乡”。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1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3元,年均增长4.3%。全市创办了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3月开始,广东省云浮市在31个村开展“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全国村务公开督查调研组和省人大调研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该工程是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在村民自治原则下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系统方案,体现了权力配置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云浮市党建学会课题组就云浮市实施“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县级政府如何实现职能转变,为辖区民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改革的重大问题。对此,广东省云安县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笔着近距离观察这些做法,发现这些举措折射出的创新意识和对公共服务规律的把握,对于我国其他县域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提供公共服务,有着很强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益的交流可贵的探索本刊编辑部与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讨会本刊讯(记者胡建锋陈学琪)本刊编辑部与广东万国经济发展中心、广州市农研中心、中共广东云浮市委于1996年12月2~3日在广东云浮市新兴县联合召开了“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变化较快.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干扰度较强,且有增强趋势.各地类重心分布发生一定偏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重心偏移较明显,有向北移动趋势.人口、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为影响程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模型,对鄂东南丘陵地区崇阳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人口、经济发展和政策是崇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紧凑城市”的理念,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及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4组变量揭示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增长态势,并以城市密度的形式对省会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省会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扩张速度惊人,中国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工业导向型城市发展阶段。省会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研究结论: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密度,可以将中国省会城市按照特性分为三类,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多样性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  相似文献   

14.
Land evaluation, an integral part of land use plan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one of the preferred method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In essence, land evaluation aims to compare and match each potential land us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parcels of land, also called land units. A land unit is an area that is, according to predetermined properties, different from the surrounding land an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omogeneous land properties (e.g. climate, soils, cover). Land components (also called landform elements, terrain units or land surface segments) are often used as land units, mainly because their boundaries frequently coincide with transition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though land component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delineated by studying topographical maps, interpreting aerial photographs and making field measurements, such manual mapping techniques are very time-consuming and subjective. Land component maps can be generated more objectively and faster by using computer algorithm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aps produced by three algorithms, namely the automated land component mapper (ALCoM), the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 algorithm (ISODATA) and multi-resolution image segmentation (MRS), to determine which technique produces the most homogenous and morphologically representative land components for an area in the Western Cape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hree method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and component maps. While ISODATA's units were relatively homogenous, their boundaries rarely followed morph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LCoM performed better in delineating land components along terrain discontinuities, but produced relatively heterogeneous land components. Overall, MRS performed consistently well and was significantly more sensitive to morph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tested. Land use managers should, however, use MRS with care a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at effect its different input parameters have on land unit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城市用地扩展幂指数规律,发现土地利用效益偏低、扩张速度偏快是目前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增长是城市扩展的主要动力,而第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抑制城市用地扩张;认为城市扩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应变外廷扩展为外延扩展和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与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约度总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移民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生计压力不同,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帮助农户发展多样化的非农生计活动,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利用武汉市黄陂区的统计资料,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陂区50多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黄陂区近20年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陂区耕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及耕地比较效益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汤青  徐勇  刘毅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46-51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城市化、工业化耦合关系,合理调控未来各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use a vintage‐capital model with risk of eviction to assess cocoa farmers'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ir tenure security an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faster‐maturing cocoa variety.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with data from Cameroon in calendar year 2000, and then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and technical change on farmer welfare and deforestation rates. Our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points. First, improved tenure security over cocoa fields increases farmers' consumption and welfare, but at the expense of more deforestation. Seco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ocoa varieties with faster maturity and higher input response also unambiguously raises farmers' consumption and welfare. Doing so increases deforestation under insecure land tenure, but slows down deforestation under secure land tenure. Third, when introducing the two innovations together (more security and also new varieties), there is both an increase in welfare and a decline in deforestation. In sum,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cocoa cultivars calls for stronger tenure security, to accommodate investment in the new technology without increasing deforesta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利用人口—耕地模型对中国耕地的中长期变化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对各项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预测;对耕地的各项变更进行了预测。主要结论有耕地减少速度近中期较快,长期转缓;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的数量取决于总人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建设占地将成为未来耕地减少的主要项目。提出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土地普查和管理制度,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郊农业的土地生产效率,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加强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