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整治工作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土地整治工作的意义,针对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规划不合理、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中国梦、又是农民梦。当今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困扰着土地流转的进程,如在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信息不通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使得土地承包流转出现许多问题,另外由于传统思想中土地是生产生活的根本,还有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对流转产生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促进生态文明联盟团队建设,7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在京组织召开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研讨会.与会的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单位从建设与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未来协同创新想法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为提高土地生产承载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从国家的战略部署、目标的现实转变、统筹城乡与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战略需求,指出了当前土地整治应从完善整治规划编制体系、建立监测-评价-调控系统、推进整治制度创新、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整治等4个领域来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转变中,土地整治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增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当前,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提升土地整治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治理的有效对策,旨在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土地整治工作水平,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有效解决乡村人口及产业治理等问题,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构思与原则入手,并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用地效能、住宅布局、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等方面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以期实现我国魅力乡村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进步,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影响产生了决定性的支持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土地整治规划理念,明确了多规融合的具体体现与土地整治思路,提出了土地整治策略,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与规划地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我国更多地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合理科学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于土地整治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给城乡建设用地的整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立足于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改进的土地市场存量——流量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如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产生影响,探索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该文最后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机制、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相融合以及积极保护未利用地。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基础,提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途径与方法,以引导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在大尺度上从规划层面构建生态板块和生态网络体系,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在中尺度上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加强景观多样性保护,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注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升景观生态功能性;同时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注意汲取当地乡土知识、技巧和经验。研究结论:明确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尊重乡土景观与提高公众参与性,促进土地整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主要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整治和分配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土地整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整治多由政府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农民权益受损等,特别是强迁强搬,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不断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合理分配权益,促进城乡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为例,分析了全省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三大类待复垦土地现状,借鉴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类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测算出三类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潜力,并进行了土地复垦潜力分区,最后总结出了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果草林生态利用和农林渔禽生态利用三种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复垦对象、刊载期刊及研究机构这三个方面揭示中国土地复垦的特点。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分类与统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矿业损毁土地是中国土地复垦研究的主体,其中受关注最多的是煤矿,其次是金属矿;(2)土地复垦文献在各期刊的分布呈现广泛而分散的特点,矿业、农业、土地相关类型期刊分布较多;(3)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土地复垦研究的主力,管理部门和工矿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4)复垦研究机构涉及行业广,但平均文献量偏少,复垦研究缺乏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复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土地复垦发展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和多学科人才共同推进,为中国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与完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三生"空间重构等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江西省湘东区为例,从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迫切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的影响因素,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SOFM)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结果:(1)湘东区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迫切性和适宜性空间差异显著;(2)湘东区140个行政村被划分为8个项目区,并与传统分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分区影响因素,将8个项目区归纳为近期优先、近期适度、中期紧缩和远期限制4个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结论:考虑生态风险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结果较传统未考虑生态风险的结果更具实地符合性;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方法将地理位置和空间属性有机结合,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将为新时期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地复垦,美国经验积累丰富,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的一所学院、一个金矿复垦项目和一条河流域的土地复垦范例,阐述这三个复垦工程的创新规划和实施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值得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者和矿业开发者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Land consoli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cultivated land, improving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ev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ree decades of land consolidation being conducted and changing urban–rural human–land relationship, the areas of improvement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olicy of China must be studi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completed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8. Results show that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Shaanxi are mainly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crop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nd high-standard crop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The increased cultivated land is mainly from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and crop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Aeolian Plateau Area, Loess Plateau Area, and Da Ba Mountain Area are mainly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Th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in Guan Zhong Plain Area and Qing Ling Mountain Area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nd rural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are mainly located in Guan Zhong Plain Area and distributed in the boundary area of Guan Zhong Plain Area and Loess Plateau Are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nd the changes of urban–rural human–land relationship, China should be prudent in or stop advancing land reclamation to increase cultivated land; cropland consolidation and high-standard cropland construction are vital ways to achieve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rural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should be carefully conducted in remote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6.
露天采石场密集区复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山西省浑源县正沟辉绿岩产区为研究对象,探索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垦模式。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与土地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于矿产资源开采的负外部效应,致使资源开发过程中区域土地破坏面积过大,土地资源配置失当,未达到帕累托最优;(2)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特征,开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土地复垦执行力较低,导致目前土地复垦任务过重。研究结论:必须走矿产开发与土地复垦相结合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同时企业之间应进行横向联合,制定土地复垦规划,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土地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供给是有限的,现有耕地又因各种占用锐减,因此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沿海滩涂是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围垦是江苏省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对缓解江苏用地日益紧缺的矛盾,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用模糊理论对条子泥围垦项目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从养殖收益、农业生态收益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的社会总效益。量化分析各因素对条子泥项目的影响,并从理论方面分析条子泥建设对东台市的巨大影响,从而得出条子泥围垦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巨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外来移民垦荒的角度,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在掌握不同时期垦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国前东北垦殖在耕地规模扩大、耕作方式、种子改良和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0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1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20年国内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强度、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修复分区、植物与化学修复技术、土地覆盖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及动态监测技术;国外研究关注土地开发评价、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材料、植物与生物修复技术、土地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0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1年,将继续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质量研究体系、优化污染土地修复技术、革新土地信息技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扩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研究目的:对照中国土地复垦工作与国外的差别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中国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扩展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对土地复垦的界定和真正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由于国内外复垦的重点有所不同,加之国外资料的缺乏和深入理解分析不够,对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甚至希望更名或认为已经发展到生态重建阶段.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应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扩展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