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1862个非均衡样本为对象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及时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及时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从终极控制股东角度来提高企业盈余及时性.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关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的研究仍然仅仅局限于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这种研究范式既难以深刻揭示终极股东的隐蔽性,又无法系统地定量分析终极股东控制度。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起上市公司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用大股东的社会网络连带作为追溯上市公司终极股东及其控制权的逻辑起点,细致地甄别其社会网络连带关系,探寻其动员这些社会资本获取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进而成为终极股东的方式和路径,并利用这一分析范式解析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类型及其动态演变的机理。这种新的分析框架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测量和分析终极股东控制权,有效地弥补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的不足,从而为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金字塔控股集团与公司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集团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以金字塔股权结构作为最主要的组织架构模式。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性质、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垂直层级、横向跨度、上市公司在金字塔结构中的身份这五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相关文献,发现金字塔控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和过度投资导致了金字塔控股的折价效应;而集团内部市场对不完全市场的替代,金字塔纵向组织分权的激励作用都会产生溢价效应。从金字塔股权结构到金字塔控股集团的变化,不仅把单纯的股权结构研究扩展到组织结构的研究,而且丰富了企业边界理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对金字塔控股集团折价或溢价效应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联担保、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1998—2004年765家对外提供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关联担保程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同时截取2004年的225个样本公司,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了非正常关联担保发生概率与股权结构、自由现金流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区信贷分配市场化程度的关系。最后,根据关联担保对象,以1998—2004年仅发生一种类型关联担保的390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差异。我们发现,①关联担保程度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关联担保程度越大,对企业的价值侵害程度越高。②企业财务杠杆和自由现金流量水平越高,发生非正常关联担保的相对概率越大,而最终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在地区信贷分配的市场化指数越大,发生非正常关联担保的相对概率则越小。③不同类型的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对企业价值的损害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决策中心,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的执行中心,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董事会产生于公司股权分散化过程中,作为股东的受托者,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寻求权力与责任的平衡。鉴于中国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和以家族控制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的二元结构,约束控股股东利益攫取行为,保护非控股股东利益也是董事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孙国强 《董事会》2010,(6):34-34
众所周知,国资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单一的大股东,使得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十分悬殊,于是大股东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控制着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向经理层派遣代表控股股东意志和权益的高管人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这种绝对控股的特殊现象,使得中小股东难以与之形成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现有研究证实企业普遍存在终极股东,本文利用我国303家上市家族企业2007~2009年面板数据检验了终极股东控制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终极控制的上市家族企业,随着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增加,更愿意采用负债融资,以获取更多可控制资源,实现其控制权私利,并且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不倾向于短期债务,而更愿意采用长期债务,来实现其非金钱收益,这是因为短期债务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并具有外部监督效用,限制了终极控制人获取私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张婧  曹慧 《河北工业科技》2021,38(2):97-103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纵向研究股权结构变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然后再选取4家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案例研究,分析不同的制衡股东性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房地产行业内,万通地产的股权结构由一股独大转变成股权制衡的局面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通过横向分析对比张江高科、绿地控股、光大嘉宝、阳光城等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可知,当都存在国有制衡股东时,与国有公司相比,非国有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佳;在制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更高。案例分析结果在其他类似房地产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俏 《董事会》2011,(6):106-106
中国资本市场20年,已经呈现了诸多结构性的变化。据我与合作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95%以上的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按照控股股东的所有制属性划分,60%的上市公司由国家控制(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而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比重已从本世纪初的14%激增到35%,基本上形成了国有板块与私营板块分庭抗礼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2005~2010年间24家钢铁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技术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经营费用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高敏感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实中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成本差异,这使现金流量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决定公司投资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系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公司投资行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验证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其内部现金流量的敏感性,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分析框架,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经济政策选择、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治理及投资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sider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flow rights and dividend payout policy of listed family firms in Taiwan, an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a predominance of family-controlled firms. Dividend payout level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crucial to governing the firm and managing its investm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t a low level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cash flow rights, the threat to lose control at any time makes controlling families claim more in dividends. This yield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dend payout and the cash flow rights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at this level. Meanwhile, at a moderate level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cash flow rights, the entrenchment effect becomes more robust and create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dividend payout. Finally, at the very highest level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cash flow rights, excessive firm-specific risk again helps to again creat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his non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ling family cash flow rights and dividend payout also holds for financially mature firms that have a high earned to contributed capital mix.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管理是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基础和资金运转核心,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对现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掌控好现金的流转成为制约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中有关管理理念,不良融资,营运控制,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然  赵风林 《河北工业科技》2007,24(5):295-297,308
分析了成本法、相对价值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将各种具体的评估方式进行了正反两方面对比,界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指出折现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是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沪深A股2009~2019年间的技术并购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并购中资金要素流出即现金支付和技术要素流入,即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静态创新要素企业自由现金流和技术存量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中现金支付对企业当年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对企业当年和次年的创新产出均具有负向影响;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无影响,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自由现金流对现金支付的挤出效应具有缓解作用,技术存量能进一步促进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创新性地运用了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考察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自由现金流的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自由现金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现金流的关系因为债务利息的不同呈现出双重门限效应。主要表现为当企业债务利息处于较低水平时,企业自由现金流与债务期限结构呈反向相关关系;当企业债务利息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债务期限结构呈正向相关关系;第二,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自由现金流关系的敏感性。最后,从提高自由现金流的利用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降低融资杠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决策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在并购决策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问题,而价值估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并购活动的成败,由于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是多种因素决定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和自由现金流量潮并购企业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现金流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经验汪据表明,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低时,非国有控投企业表现为投资不足,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敏感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不敏感;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高时,国有拉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都表现为过度投资,两类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都是敏感的。居中的股枞结沟能够抑制国有控股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则可能使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更为严重。此外,居中的股权结构既不能抑制非国有控股企业过度投资,又不能促进企业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如何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on and extending prior research, 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which posits that free cash flow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We argue that because it increases CEO perceived risk, alignment devices increase rather than decrease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In a sample of 59 publicly traded French corporations during 2000–2006, we show that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negatively impacts shareholder return and firm value. We obtain support for several of our hypotheses: at high levels of free cash flow, CEO variable compensation increases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whereas chairman/CEO non‐duality reduces it. In contrast,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crease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at low values of free cash flow (although weakly). We also find that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only reduces financial diversification when free cash flow is low.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