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措施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但是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山西涤纶厂退休高级工程师王泽新几十年投入到聚酯产品研究上,发明出高粘度聚酯液相连续缩聚装置。  相似文献   

2.
<正>人造纤维主要是通过石油裂解,产生纺织业上游所需的原料,简单来说就是有别于蚕丝、棉花等天然纤维,而是经过化学方法所制成的纤维,常见的尼龙(nylon)即为人造纤维产品。目前生产人造纤维所需的原料包含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己内酰胺(CPL)、丙烯腈(AN)、溶解木浆(DP)等,常见的人造纤维有聚酯丝、聚酯棉、聚胺丝、聚胺棉、嫘萦  相似文献   

3.
南亚将在昆山投资建聚酯厂南亚塑胶将在昆山建聚脂厂,采取一条龙投资方式,从聚酯聚合到针织染整,日产量为500吨,所生产的聚酯粒将用来生产聚酯半延伸丝(POY)、聚酯全延伸丝(SDY)。第一期投资额约100亿元,两年内将投料生产。未来将视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再扩大投资规模。台塑将投资65亿元建新厂重新进行市场布局台塑公司为巩固聚氯乙烯(PVC)市场版图,正加紧重新布局,投资约65亿元进行新厂及生产线去瓶劲工程,目的是提高上游原料氯乙烯(VCM)、二氯乙烷(EDC)的产量。为因应岛内、宁波PVC生产线对原料的需求,台塑正加紧进一步在麦寮及高雄…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摘     
用废旧聚酯生产的聚酯改性醇酸树脂面市一种国内首创,可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化工新产品——聚酯改性醇酸树脂由四川省西昌市化学工业公司研制生产成功,7月4日通过了四川省化工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经昆明万里油漆化工厂、成都市佳业化工油漆有限公司、攀枝花造漆厂等七家油漆厂使用表明:用废旧聚酯(含用聚酯生产的使用过的饮料瓶等包装物、废旧衣物及工厂涤纶废品,边角料等)生产的聚酯改性醇酸树脂,可取代大桐油作为各类自干型油漆的主要生产原料,产品质量达到或优于普遍使用的酯胶类、酚醛类、醇酸类油漆,且使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简称燕化公司)是我国持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现有57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年加工原油能力为700万吨,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各类石油产品450多万吨。每年可生产高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顺丁橡胶,聚酯等有机合成材料45万吨,可生产苯酚丙酮、乙二醇、间甲酚、烷基苯和苯类产品等有机化工原料40多万吨,化纤地毯年加工能力为500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产量居国内同类企业前茅。在全国50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中,1992年销售收入居第60位,实现利税居第9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整顿下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即酒精和含酒精产品生产流通,国家管理酒精和含酒精产品,经营酒精和含酒精产品生产流通的实体开展业务,特颁布本法。第1条基本用语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1)含酒精产品由植物性食用原料生产的酒精制成的产品,且其酒精容量百分比在1.5以上; (2)流通进出口、购买、储存、批发、零  相似文献   

7.
2000年9月29日凌晨4时,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承建的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天津石化20万吨/年聚酯二阶段工程芳烃联合装置投料试车成功,顺利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是继8月22日聚酯装置十五区、9月18日聚酯装置十四区及长丝装置先后生产出合格产品后的又一重大喜讯。  相似文献   

8.
座落在铁西区北二东路24号的沈阳铜网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铜网厂)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第一家生产造纸用网的企业。 40多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由生产单一的造纸铜网及线材的小型企业发展到至今有聚酯网、造纸铜网、金刚石拉丝模等6大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产品覆盖全国同类产品的20%市场,畅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美国、朝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9):i0007-i0007
天津市环球高新造纸网业有限公司是轻工部为造纸行业配套生产造纸网的大型骨干企业,是行业百强企业及天津市市级先进企业。主要产品聚酯网多次荣获市、部优质产品称号,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证书。1989年,我厂生产的月季牌27254型聚酯成形网荣获国家金质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其中江浙一带的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再生聚酯的优缺点。原生聚酯上游原料PTA和MEG均来自原油,而原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再生聚酯可以大大减轻轻工纺织领域对原油的高度依赖。在诸多应用领域,再生聚酯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比如汽车内饰和工业用土工布方面,原生聚酯因成本高而难以广泛应用,再生聚酯很好填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单细胞蛋白(SCP)开发利用和用农业废弃物生产SCP的发展与现状,重点介绍了利用纤维素原料和农副加工产品废弃物生产SCP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农业废弃物生产SCP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29日凌晨4时,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承建的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天津石化20万吨/年聚酯二阶段工程芳烃联合装置投料试车成功,顺利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是继8月22日聚酯装置十五区、9月18日聚酯装置十四区及长丝装置先后生产出合格产品后的又一重大喜讯。这标志着中石化四建公司参加承建的聚酯工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中石化四建公司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工程建设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演练。积极备战——与国际惯例接轨当今世界趋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大理石等)、粘土质原料(红粘土、砂土、粘土质页岩、河泥、煤矸石等)、硅质原料(砂岩、火山灰、硅质渣等)和铁质原料(铁粉等)四种自然资源。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4.
在对甘蔗制糖企业技改项目进行清洁生产评价时,应从原料是否为可再生资源、产品是否是清洁产品、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是否先进、是否采取节约能源措施和节水措施等,对照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发布了HJ/T18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甘蔗制糖业)》中的清洁生产指标,对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计委指出,国家鼓励利用外资或合资、合作建设聚酯及原料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加快其发展,但在聚酯项目的建设上,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外商独资企业或外商控股企业。目前中国聚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从国内外情况分析,聚酯企业的合理经济规模应为20万吨/年以上,而1995年中国已有的17家聚酯生产企业(含外商独资企业)中,仅有仪征化织公司、上海石化两家企业年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6至10万吨规模的有7家,5万吨以下的企业有8家(近几年地方自己上的生产能力在055万—2万吨的乡镇、集体企业未在统计之列).由…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从1996年1月1日起,以下文件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一、《关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税率[1995]44号)。免征增值税的建材产品包括以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 二、《关于人民银行配售黄金征税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018号)、《关于人民银行配售白银征税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052号)、《关于黄金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问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江苏省环保局等有关单位专家对江苏霞客环保色防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废弃聚酯资源的回收和开发利用技术项目”进行了评审、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废弃的聚酯资源为原料,添加无毒无污染的色母粒,采用纺纱工艺进行有色纺丝,既达到了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又通过资源再生方法生产出了色泽鲜艳、耐洗耐晒的优质纤维。废弃聚酯瓶纺纱织布技术开发成功@江镇海  相似文献   

18.
法国FBI公司废PET聚酯制造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的新工厂已在 2 0 0 0年 5月投产 ,投资额约 53万美元 ,生产能力 1.5万t/a。据称 ,采用该公司开发的专利二元醇解工艺 ,以PET废瓶作为原料可直接制造聚酯多元醇。大致方法为 ,把回收的PET瓶或其它PET制品粉碎后投入反应釜 ,加入乙二醇、二甘醇等小分子二醇及催化剂 ,加热回流 ,使PET发生醇解 ,得到齐聚物 ,减压除去多余的二醇化合物 ,即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数百甚至 10 0 0以上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副产物焚烧产热。此前这种工艺已在该公司的中试厂试运行 12个月以上 ,以确保产品…  相似文献   

19.
杜卓 《山东经济》1997,(6):14-17,31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创新一词作为经济概念.其旨意包括:(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某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发掘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所论述的金融创新即包含上述五种含义。  相似文献   

20.
啤克     
一、概况: 啤克饮料是以大麦芽和大米(或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清凉饮料,是一种不完全的酒精发酵及乳酸发酵产品,除具有啤酒一样的泡沫、颜色等外观外,酸甜适口,并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