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春晖 《金卡工程》2010,14(9):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统一起来,指明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理论的自身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深入理解、把握这一新概括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它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场新的经济革命,而且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理性分析,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12月18日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胡正宽 《金卡工程》2010,14(11):320-320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努力探索自己的革命与发展道路,并最终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革命与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本文对"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探究与论证,最后得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赵世军 《中国外资》2013,(7):221-222
<正>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体系、制度三部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了有了新的飞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一个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追求和愿望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的实际,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而实践证明坚持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它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也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实践性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及其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又服务于实践,是实践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的,是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本质,是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李菁 《中国外资》2011,(12):277-278
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内涵的探讨,阐述了其思想和理论依据,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我国的现实基础以及实际进程,进而得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内涵的探讨,阐述了其思想和理论依据,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我国的现实基础以及实际进程,进而得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事业,则“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当前税收战线的首要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中,税收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税收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因此讨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讨论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讨论两者的辩证关系、时代内涵与实践途径。基于这一判断,本文聚焦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中定位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三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和辩证关系;四是探索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人民群众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主体,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最高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本、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又注重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2.
陈龙举  蒋海容 《金卡工程》2009,13(12):311-311
社会主义作为向往美好未来的社会思潮,在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最终实现了从空想变为科学的跨越,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人与人的和解开辟了道路。自从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亦愈具风格、更加气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场新的经济革命,而且对人们的经济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利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等阐述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观念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引导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观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铁 《金卡工程》2009,13(10):226-227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雄辩的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进一步解决理论、路线、道路的问题来讲,十四大最重大的成果,是在总结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和“左”的思想束缚,人们在回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时,往往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而市场经济则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是在学习和推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而提出、深化、又以自己的特色验证,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结有中国特色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在,思考其研究趋向,将对进一步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中国金融事业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空前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税收也开启了税收现代化的新征程。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六年来我国税收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笔者提出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要在税收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结合中把握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内涵;二是要在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进程中同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