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面临化石能源逐步枯竭?能源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这关乎人类命运及发展矛盾的焦点正在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至20世纪末期,出现的文明进步与生存危机并存的“二律悖反”现象越来越明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全球变暖等等问题,也随文明进步和人口的急增接踵而来,又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当人类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之时,人类需自省反思!中华民族需自省反思!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次根本性调整与转变。它起源于消费生态意识的觉醒。面对传统工业革命引发的诸如全球变暖、臭氧层耗减、酸雨、海洋污染、资源匮乏以及人口膨胀等问题,“可持续发展”观被提出来。它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宗旨是寻求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三者之间既相互储存、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4.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是决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开始着手分析,引出了人口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联系,认为人口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且分析了目前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最后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寒冰 《活力》2013,(5):40-40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有利于解决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碳源碳汇  相似文献   

6.
一、对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环境的认识 人类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使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预测日本各地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将因频繁发生的气候变化、气象异常和大规模自然灾害而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
蔡炳华 《活力》2010,(19):6-6,9
环境和发展是当今社会两大主题。实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各界人士的共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气候变暖、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人类的战略任务和国际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人类在经历了对森林的破坏和索取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了森林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8.
鲍杨 《活力》2010,(12):169-169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导致臭氧层变薄.这与工业有直接的联系.其中建筑行业的因素占到50%。  相似文献   

9.
英国气象学家休顿说:“我可以亳不犹豫地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比喻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变暖催生了众多病菌的大规模存活,这种危险一旦变为现实,人类健康将受到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安 《企业活力》1998,(3):7-1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商品之开发□张安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水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对当代人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已直接构成威胁,由此,世界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迅速觉醒,一个对生态商品,即绿色商品需求之热潮旋即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企业当如...  相似文献   

11.
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将是对地球生态变化的破坏力量。这种破坏力量,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动植物物种的影响,概不能外。作为世界性气候变化的明显特征是全球变暖,气象数据表明,近10年是自从开始有记录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暖的年份。科学家所谓的温室效应就是指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人类生存、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粮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粮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内外粮食的发展进行完整与深刻的总结,并采取立体与动态的方法,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粮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SPERE系统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SPERE系统、影响力模型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我们发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其一,是对这一概念的目的物指向不明。有的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的认为应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的提出了“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系统”的概念,上述提法我们认为均有失偏颇。从可持续发展涵盖的内容来看,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物指向应是人类生存系统。我们将人类生存系统定义为SPERE系统,它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目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绿色营销也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为了追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的平衡。企业对产品的创造和生产,以及定价与销售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尽量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绿色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灾难的不断增加和有效资源的锐减及“三废”污染的加重,给人类的生存、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健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资源税的“绿色”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实施清沽生产和文明消费。二是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三是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竭制全球环境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明进步!进入现代社会,全球更是为改善人居环境而不懈努力!我国政府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健康、有序地延伸、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是手段。然而,手段与目的是相对的。我们认为,可持续投资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实现条件、手段。下面我们拟从分析、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作了深入的讨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解释之一。巴比尔(Bar-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典型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情况进行相关考察,运用"卫生、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三维一体的综合分析法,从人的要素、技术角度和公共政策三个层面进行对策分析,探讨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于银环 《活力》2011,(6):176-176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因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如今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不容小视。工业化、现代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致使温室效应越发严重,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忧。当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存亡;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