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有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来支撑,旅游业作为关联性强的产业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福建"十五"期间的旅游现状出发,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全省旅游"一盘棋"思想,构建环福建旅游圈;加强各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协调;加强推介与营销,增强游客对福建的了解和感知等途径来加快福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福建的决策者开始正视福建的现实并且用于走出突破困局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如何把这项政策坚持下去,真正落实并把福建带出困境,则需要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文章分析了福建省的经济现状,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福建的决策者开始正视福建的现实并且用于走出突破困局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如何把这项政策坚持下去,真正落实并把福建带出困境,则需要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文章分析了福建省的经济现状,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含义的主要内容,指明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具体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机制,以更快更好地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粤东的区位优势,将汕头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根据不同定位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吸引台商及其他外商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推动汕头经济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FDI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欣慰  李霁 《科技和产业》2008,8(10):10-12,40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作为中国的重点发展区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吸引FDI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海西区存在着FDI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且该现象日渐突出,已经影响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该现象,阐述FDI对海西区产业结构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发展的现状为立足点,深入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变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整体优势的对策建议:提升劳动力资源素质;实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促进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加快东部率先发展,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在更大范围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极化发展,本文对同处沿海东部经济板块的海峡  相似文献   

9.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雪雄  茅秋建 《亚太经济》2004,(6):83-84,5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提出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对区域定位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强化与两大三角洲分工协作意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ECFA下海西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实践中,在ECFA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起ECFA下海西对台经贸活动自由化先行先试的运作平台,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资本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11.
冯静 《科技和产业》2005,5(7):16-2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外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是摆在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义与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关系,并从培养模式、“双师型”师资建设、产学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亚太经济发展格局审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从亚太视野,审视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因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吴能远 《亚太经济》2006,(5):114-1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有其深刻的产生背景与内涵。其目标是充分发挥福建地理区住优势,加速海峡两岸经济整合,最终促成海峡经济区的建立,使海峡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为台湾布局两岸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枢纽或中介地。  相似文献   

14.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国内区域间融合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国内区域流入型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明显溢出效应,且后向溢出更显著。东部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红利,中西部则更多通过国内流入型融合获得升级红利。且区域竞争优势与主导分工环节越契合越有益于产业升级。分行业看,高技术类型对于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更显著。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国内区域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梯队产业带动系数的区域产业升级扶助路径,对四大板块协同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作出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杨开忠  顾芸 《南方经济》2022,41(6):25-39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南北经济分化加剧,平衡南北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深入考察了我国新时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偏离-份额法分析得出2015-2020年北方经济趋弱的原因在于其三次产业差异性竞争力均处于劣势地位、失去了第二产业结构性竞争优势;其次,进一步将差异性因素划分为区位性、机制性两方面,选取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检验了区位性-结构性-机制性三大经济影响因素;另外,面向形成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北方区位将迎来发挥优势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发展动力转型是北方结构转型的重点;南北平衡发展更亟待制度和战略创新;最后,提出加快北方发展、促进南北均衡的若干对策建议。文章试图为挖掘缩小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因素提供科学分析框架,期望对平衡南北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