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需求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我国石油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不透明的石油数据、猛烈波动的石油进口以及不合理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使我国石油进口陷入了“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互为因果,即原油进口增速的大幅变化导致油价的变化,而油价的高涨又反过来推动原油的大量进口。要突破这种困局,需要加快石油行业的改革,完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同时要在石油进口策略上作出调整。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争取定价的参与权和调控权,变被动承受者为积极的影响者,从而形成对已有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2014,(2):7-7
中国海关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比上年攀升4.03%,其中12月进口原油2678万吨,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年中国累计出口原油162万吨,比上年下降33.3%,石油消费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3.
吕天玲  张霞 《中国石化》2006,(10):19-20
近日国际油价虽然呈现略微下跌趋势,但是,长期的表现仍然是居高不下。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净进口原油7033万吨.进口额320亿美元;净进口成品油1203万吨,进口额43.7亿美元。上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7%。作为石油进口大国,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一直牵扯着世界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记录地达到7013.4万吨,较1999年增加了91.5%,造成进口量猛增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增长加快,拉动内需增加,二是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而出口量增多,三是成品油进口量减少而出口量增加,四是在油价下落,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原油进口量和炼厂加工量未能及时调减,石油消费和进口石油的快速增长呼唤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体系,呼唤全社会重视并大力推动节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此外,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运作规律,抓好市场预测,根据市场的变化搞好原油进口,炼厂加工,成品油销售和库存等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也是我们必须尽快掌握的一种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宏观大环境下,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外贸一直呈快速增长之势,且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于进口贸易增长速度,进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产品“量减”而“额增”现象比较突出。从进口来看,原油进口由去年激增变为匀变增长,远低于去年的增速,合成树脂等产品进口量下降进口额增长;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发布报告称,受下游需求疲软和原油加工量下降影响,台湾2008年11月份原油进口量为2520万桶,较2007年同期下降3.9%。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第二年的200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又义创历史新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行业进出口贸易额达1133.5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81.1亿美元,增长33%0,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8512.1亿美元)的13.3%,原油进口量连续刷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市场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中国石油市场历史上又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市场上的许多情况都出乎人们的预期。原油、绝大部分油品和总的石油(原油、油品及加工产品)进口、出口、净进口以及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均出现大幅增长,涨幅出乎人们的预料;而同时个别油品进口、净进口、表观消费量等却有所下降。不同季度油品需求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原油和绝大部分油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石油市场总体来说是卖方市场,牛市特征比较明显,牛劲在历史上少有。部分油品还出现“油荒”。国家有关政策也出现与前些年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3):119-119
墨西哥石油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如果不增加对勘探和生产的投资,墨西哥将从2008年开始进口原油,以满足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 ,原油进口数量增长迅猛 ,进口原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主要消费地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从中长期看 ,进口原油将成为我国原油供应的主体。结合“9·11”事件的影响 ,提出我国原油战略安全应通过调整进口结构 ,实施走出去战略 ,及早建立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体系来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增速放慢。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76亿吨,较上年增长4.0%;原油产量2.04亿吨,仅增长0.3%;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增长4.9%;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5亿吨,达2.53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5%,达55.1%。展望2012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继续增长,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亿吨,比上年增长5.1%;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05亿吨和4.72亿吨,分别增长0.5%和5.5%;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2.95亿吨和2.7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升至59%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产品名称年份产t进口t出口l表观消费t产t/表观消费t(%)进口/表观消费t(%)原油 2003年 上年同比,土%169319016686.61 1 .479112.636940.77 3 1.298 13.33720.81 12.8425231.1922906.57 10.1567.1172.8536.1230.30汽油 2003年 上年同比,士%4770.184321.21 10.39 0.oo 0 .35一99.61754.24612.21 23.204015.943709.35 8 .271 18.781 16.500.oo001煤油 2003年 上年同比,士%855.30825.66 3 .592 10.272 14.74一2 .08201.68170.(X) 18.64863.89870.40一0.7599.0194.8624.3424.67柴油 2003年 上年同比,士%85 12.907674.81 10.9284.7548.0876.27224.…  相似文献   

13.
从石油需求的增长看中国炼油业的发展及石油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亚太地区油品总需求的60%依靠进口,但从净进口量来看,中国并不是主要的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亚太地区石油需求量将增加760万桶/日,中国将增加210万桶/日。亚太地区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将分别提高到70%和40%。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进口原油而非油品的进口方针,中国也是如此。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增加的原油供给将主要是中东的高含硫原油。为此,中国需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可以接受超大型油轮(VLCC)的中转设施;(2)发展大规模的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3)建立多元供应结构,与石油生产国和供应国建立良好关系;(4)引进国外大宗石化设备制造技术和大规模、高舍硫原油加工方面的技术;(5)发挥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作用,与它们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我国经济和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2005年进口原油1.65亿吨,花费600亿美元,出现了500亿美元创纪录的石油贸易逆差,较上年扩大25%。尽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开工率达到正常产能的95%以上,但地方炼油企业的开工率只有60%,并未增加产量满足强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1月份,在国际贸易环境活跃、国内市场环境利好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开局良好,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大幅增长,进口贸易增势强劲,出口贸易保持平稳,进口贸易增速远高于出口贸易,造成贸易逆差明显扩大。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其中进口贸易额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出口贸易额47.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的突出特点和成因分析:原油、绝大部分油品及总的石油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石油需求突破3亿吨大关。2004年中国石油、绝大部分油品及总的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石油沥青、LPG、石油和非液体石蜡等全部石油产品,下文和表中均同)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增幅是很长时间以来所没有的(除燃料油等个别油品增幅低于2003年等个别年份外)。  相似文献   

17.
据FACTS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东已经取代亚太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消费中心.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中东地区直到近年来才开始显现出这种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放慢,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较快增长:石油进口和净进口持续增长,出口减缓;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上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原油生产保持稳定低速增长,石油进口仍将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石油价格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需求旺盛等利好环境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获利能力继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水平均高于全国,如销售收入,利润以及税金总额分别高于全国7.9,18.2和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石油消费区域分散,供给市场脱离消费市场等原因,导致长距离运输石油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安全运输石油成为确保石油进口大国石油稳定供给的强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进口石油的运输布局展开分析,揭示石油运输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一步指出我国石油运输路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