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诸婉婧  张保好 《商》2013,(24):168-168
中国持续超额发行货币,但未引发高通货膨胀,称为“中国通胀之谜”。本文认为中国通胀之谜是由货币的“高存量和低流量”导致的,即超发的货币被投资于低效益或低流通速度的产业和部门,这部分资金的流通速度相对降低,导致中国低通胀和货币超发现象并存。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具有潜在的威胁,货币当局应当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陈云当年用过的"伊拉克蜜枣"的办法,今天还管不管用?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伊拉克蜜枣"?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但是,表现出来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则是物价的上涨。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怎样处理物价问题,才能比较有效地抑制通胀?流行之见,管物价就是治通胀,反过来治通胀就是管物价,来来回回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3.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是相辅相成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分流了银行存款,促使美联储启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进程中通胀高企、银行产品创新滞后等因素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发展空间。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对美国金融结构及各部分资产负债表产生深远影响,存款机构投资风险偏好提升,居民、企业部门资产配置改变。中国货币市场基金与利率市场化正在形成积极有效互动,出现“小额先行、加速推进”的独特路径,推动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苏雅萍 《现代商业》2022,(10):116-118
本文综合考虑居民投资、政府债务和生产成本传导“价格阻塞”的影响,将通货膨胀指数由居民部门拓宽到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重新构建三部门通胀指数。发现三部门通胀指数不仅修复了之前被低估的通胀水平,且证明了货币数量论依然有效,货币供给与CPI背离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部门。三部门通胀指数能帮助央行更好地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锚定,处理好稳定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当今世界贸易——货币机制,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如:次贷危机,主权债务,货币总量膨胀)。追索危机之路径,即:次贷危机,是生产与消费,国家之间贸易,商品与货币,货币与货币相互间的不均衡造成的。最终都追踪到"流动性泛滥","货币量无限膨胀","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世界经济的现状是要么通胀失控,要么紧缩失速,可谓危机四伏。笔者认为,所有这一切,是货币与贸易制度的落后造成的。探讨世界贸易与货币体系,建立新的贸易与货币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笔者已提出"云货币——新的贸易与货币制度构想",本文着重分析云货币功能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赵伟 《大经贸》2011,(4):12-12
大量的超常规货币投入,之所以未能招致通胀袭来,原因很简单,联储投入的大量货币,多半只在市场上短暂地显现,而后便很快退出了市场,"沉淀"出局了!  相似文献   

7.
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存量调整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设定方式:实际调整过程和名义调整过程.在实际调整机制下,预期通胀对货币需求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在名义调整机制下,通胀预期自然成为货币需求的一个解释变量.通胀预期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显著可能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直接影响了货币需求,而是表明了部分调整机制的误设.本文根据预期通胀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显著性,比较了货币持有量名义调整和实际调整机制假说对我国的解释能力,认为名义机制比实际机制更好地描述了中国的经验.我们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联合估计预期通胀以及货币需求方程,避免了传统"两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总裁罗伯特·佐利克,在2010年底《金融时报》的专栏中建议使用黄金作为通胀和货币价值的国际标准点。佐利克先生写道:“尽管教科书上把黄金看做是旧货币,但当今的市场正在把黄金当做一种可供选择的货币资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10,(13):99-100
给中低收入者加薪不会激化棘轮效应 ——工资与通胀的棘轮效应是指,在通胀明显的情况下,人们要求增加工资,以应对物价上涨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在工资普遍增加之后,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暴增,又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而在更大的通胀压力下,人们进一步要求增加工资,从而进一步推动通胀,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部分成果,但是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显削弱,如外汇占款增长迅速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触及存量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并未明显减少。与2008年不同,外围经济环境不会出现急剧恶化情况,为我国治理通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长期看,要彻底治理通胀问题,必须汇率、利率、税率齐动,积极进行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胀压力渐强,负利率或重现,加息预期升温,这一观点最近在市场上越来越盛。但是,在判断货币当局的政策取向时,我们必须量化压力程度并考虑央行对通胀的容忍  相似文献   

12.
毛彦军  王晓芳 《财贸研究》2012,23(2):100-107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导刊》2010,(8):110-111
——出于对通胀的担心,“管理通胀预期”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任务。而西方的学者、媒体和官员,纷纷理直气壮地以货币升值可用来抑制通胀为由,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但市场经济的现实和逻辑是一致的:高通胀的结果是本国货币贬值,而非升值;升值是通胀率下降的结果,而非原因。  相似文献   

14.
货币幻觉与我国城市住宅估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住宅租金收益率随着名义无风险利率和主观风险溢价的提高而提高,与货币幻觉假设相吻合,说明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投资者降低估值倍数,低估市场;低通货膨胀时期,提高估值倍数,高估市场。近年来在长期低通胀环境下,尽管我国几大城市实际租金指数保持稳定,但是投资者受到货币幻觉的影响,提高住宅市场的市盈率,从而高估房价。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有链数字货币出现以来,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货币的概念逐渐被市场所熟知,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的热炒与学术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的诞生将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货币体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反对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数字货币及其信用体系隐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以市场实践为视角,通过对公有链数字货币技术及规则缺陷的分析,归纳了公有链数字货币的三大缺陷,证明公有链数字货币不仅隐藏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在安全性、信用度和成本等方面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至新世纪前,中国所发生的通胀无一例外都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度造成的,但进入到新世纪后,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中国的总供求态势从需求过剩转变为供给过剩,由需求过大所造成通胀逐步不见了踪影,而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输入型通胀,以及由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通胀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潘淑娟 《财贸研究》1995,6(3):25-28
<正>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反映的是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通胀产生的机理往往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主要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相联系。由于从某个角度看,一种经济体制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通胀产生的机理往往带有体制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在价格杠杆导向下,通过市场  相似文献   

18.
龚方雄 《新财富》2007,(12):16-18
亚洲地区适度的货币紧缩和货币升值虽然可令资产再通胀加快,并有利于资金的流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也带来风险,因为通胀大幅上升会导致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对于投资亚洲区的投资者而言,应密切注意各国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变化,选择货币走强及实施促进增长货币政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南,货币金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用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热点——通胀压力状况,探讨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的当代价值和对解决通胀压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宜 《新财富》2009,(6):29-29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最艰难的环境,通胀是否会接踵而至的争论成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担忧通胀的一方认为,过剩的基础货币将导致“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的情况发生;不担忧通胀的一方认为,过剩的产能会化解物价上涨的压力。笔者以为,在较低的产能利用情况下,也存在发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可能,进而威胁全球股市和经济的复苏。如果上游资源品行业的垄断力不能得到有效约束,年末通胀复燃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