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选取京津冀2004—2019年物流业8种能源消耗进行碳排放量测算,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物流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增加值的关系,并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LMDI分解。结果显示,近15年来,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量趋势由快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1.91%;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和产业增长整体呈弱脱钩状态;分解后的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物流业的碳排放都起到拉升作用,能源强度效应则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Kaya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法借助Kaya恒等式对1990年~2007年间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高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人口是增加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的降低对减排的贡献功不可没,能源结构改善对减排的效果不甚明显,并提出破除以GDP为纲的迷思,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口结构、宣扬低碳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1年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除1997-1998、2002-2004年的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以外,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弱脱钩关系。从行业看,农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其他制造业脱钩状态最为显著;石油/炼焦加工,金属冶炼/压延行业的脱钩状态最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拓展的Tapio脱钩模型得出:人均收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的影响则较小。因此,我国应通过提升高碳产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以实现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14):92-93
采用STIRPAT模型对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镇人口规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都具有促进作用,以上因素中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口规模对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史千禾 《价值工程》2023,(25):35-38
文章基于Kaya恒等式将城市群发展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分解为4大驱动要素,应用LMDI构建了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模型,并对中国6大城市群2012-2020年间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总体上,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中国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力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4大要素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明显,对其他城市群推动作用较小,人口增长对长三角、珠三角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显著,能源强度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作用比较显著,且波动较大,能源结构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3,(2):16-19
低碳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具体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首先计算出河北省近几年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通过构建模型将总体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以此来研究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对总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最终得出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的调整对碳排放量均有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重视发展低碳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耗、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多重压力和制约下,探索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得出第二产业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最密切,与碳排放的关联性也最强,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因此为实现河北省的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政策应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业低碳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90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等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负向影响因素,其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配送系统中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应用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以转运为基础的动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讨论了如何动态地集中控制各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出了按BENGERS方法设计的求解算法。模型中约束方程数量的有限性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以苏果超市为背景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孔庆岩  张莹 《价值工程》2012,31(35):223-224
经济学中弹性问题一直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弹性理论的应用很广,而且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总结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内容,介绍弹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理解及运用弹性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强氯精生产过程中若控制不当,会使物料结晶颗粒过小,造成氯化锅出料结晶差,出黏料,产生废料,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14):277-278
对110kV红某变电站#2主变A相高压套管介质损耗角tanδ值增长速度异常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套管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对产生这类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可供类似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打造“人本型、民主沟通型、激励型、服务型、学习型”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李海平 《价值工程》2012,31(7):136-137
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文章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宝同  王琳  郭峰 《价值工程》2012,31(1):275-276
本文建立了场站保障装备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宁 《价值工程》2010,29(13):140-140
煤炭企业井下锚杆巷道施工过程中,掘进进尺效率的高低与打眼效率密切相关,而打眼的过程中更换钻杆的次数无疑也是影响打眼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试用线性规划技术解决井下锚杆机钻杆长度问题,从而提高打眼效率,提高进尺速度。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17):65-66
一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索赔的现象比较多,结算超预算的问题也会经常出现,为了有效控制这些情况,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制单位必须审核清单和控制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此,工程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和控制价的审核质量至关重要。清单和控制价的审核应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造价人员或者造价工程师来完成,本文主要浅谈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审核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20.
风沙是一种以气候为主因的灾害类型,大风是形成风沙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气温和沙源也是促成风沙危害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划分治理区域,通过对其风沙危害季节的风沙扩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统筹设计治理方案,构建防沙治沙的安全格局,能有效地阻止风沙漫延,切断其扩散路径,降低风沙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