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10):141-145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对江西2001~2015年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的约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制约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困局。据此,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大力创新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湿地与林地管理,増加森林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行业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提出全省交通运输从结构性减排、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减排、低碳装备应用减排、智慧生态设施建设减排、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减排降碳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碳约束环境下,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监管风险的大小,碳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对2010年入选S&P500的85家企业碳排放量及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但不显著;监管环境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影响较大,高排放企业的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低排放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碳约束环境下,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监管风险的大小,碳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对2010年入选S&P500的85家企业碳排放量及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但不显著;监管环境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影响较大,高排放企业的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低排放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借鉴收入分配理论,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碳基尼系数和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碳排放统计数据,应用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指标,绘制出京津冀区域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碳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京津冀存在历史累计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不公平性,不公平的程度达到警戒线;不公平性缘于北京和河北的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差异,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针对研究结果,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共建、创新驱动、区域总量控制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预测保定市2019-2035年间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下,保定市未来碳排放量呈增长的趋势,并且在三种情景中碳排放量最高;技术减排和绝对低碳减排情景下,未来碳排放量显示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绝对低碳减排情景下碳排放减少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已经实现碳达峰,未来应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近几年空气质量严重下滑且GDP增速疲软。1995~2013年的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规律。文章基于EKC模型借助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两个指标推测东北地区的主要能源碳排放量将于2035年达到峰值,基于此从碳减排和碳的循环利用两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占世界总量的80%,低碳城市理论的实践有助于推动全球碳减排工作的开展。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城市碳排放量的核算,合理编制城市碳排放清单,但目前关于城市碳排放的核算尚未达成共识,针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较少。文章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基于现有的城市统计数据和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面向城市建成区环境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