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垣  田龙伟 《经济界》2013,(1):30-32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情景的双元性,即市场和政府都是较强存在。进一步的,本文分析了中国情景双元性的现实,历史,和认知的根源。最后,本文结合双元创新,探讨了双元创新在中国双元情景下的新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靳珠 《价值工程》2012,31(11):5-6
创新联盟是我国企业提升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途径,但如何有效管理创新联盟关系对于其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创新联盟控制机制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就不同控制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文章在分析不同创新方式及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双元组织的安排,形成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渐进创新与突变创新的高水平匹配与协调,从而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同时开展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组织整体创新绩效,增强组织在动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和动态能力理论,以静态的资源和动态的能力为分类依据,将大数据能力划分为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两个维度,并基于双元组织学习的过程视角,以广东省254家企业为对象实证分析大数据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大数据能力的两个维度均对企业绩效(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大数据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正向影响组织学习(探索式和利用式),但大数据资源对组织学习没有显著影响;探索式学习部分中介大数据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与企业绩效。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培育大数据能力,推进实现数字化需要CEO变革观念与思维、企业内部形成变革战略共识、迭代提升动态的组织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结构资本对市场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双元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何种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结构资本与探索式创新、企业市场价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双元创新之一的探索式创新在结构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利用式创新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结构资本、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有所不同。相较于意图对现状进行改进的、渐进的利用式创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股东对意图寻求新的可能性的、激进的探索式创新更加青睐。因此,从提振股价、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的角度,研究认为高科技企业应当注重优化其结构资本并积极进行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服务-销售双元行为是指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同时积极寻求追加销售或让顾客进行额外消费的行为,以寻求服务与销售活动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时提升服务与销售绩效。目前,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管理领域学者还没有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本研究在阐述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内涵和测量方式基础上,对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实证文章进行了梳理,发现:员工个体因素和组织情境因素是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主要成因;上述关系的中介机制主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影响结果具有“双刃剑”效应,在提高员工绩效的同时也会产生角色冲突认知等消极影响。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建议未来需重点探讨服务-销售双元行为在信息技术情境下的影响因素,挖掘其间的中介调节机制以及拓展研究层次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4—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的创新效率越高,而过于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弱化管理层能力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上述结论在非国有企业体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新红  曹帆 《财会月刊》2022,(22):38-47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来源。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影响效应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提升企业的双元创新投资水平。但股权激励强度对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加,股权激励与探索式投资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利用式创新投资呈现正向线性关系。从作用机制来看,股权激励是通过风险承担效应“、金手铐”效应两个可能的渠道影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投资;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金手铐”效应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投资,但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效应对利用式投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董事会性别多样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本文重点研究上市公司董事会性别多样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董事会性别多样性对双元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弱于利用式创新,通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董事会性别多样性通过信息效应与监督效应促进双元创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董事会性别多样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因产权性质、公司规模以及两职合一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在线支付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员工创新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对11个省市23家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的207位企业员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动态能力显著影响数字化转型目标;员工创新行为在企业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目标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激励和组织目标一致性调节企业动态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调节员工创新行为与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关系。因此,数字化转型企业要积极构建动态能力,激励员工创新活动和培养大数据人才,加强绩效管理引导员工行为与数字化转型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重点探讨企业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能力的关系.作为企业创新战略的决策者和创新资源的分配者,战略型领导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然而对于战略型领导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现有研究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影响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对我国291家民营服务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理念塑造和制度规范兼容以及制度规范与人情关怀能力兼容的战略型领导能积极地促进组织双元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双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标准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标准化投入对技术创新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全国层面的作用高于区域层面,目其作用在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杨文凯 《价值工程》2014,(20):17-19
构建1990年至2010年地区经济差距、金融发展不平等和创新不平等三者的基尼系数。以总产出模型作为基础,运用E-G两步法构建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最终得到结论:金融发展不平等是产生地区经济差距显著因素;创新不平等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行为是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员工结合对领导行为的认知结果决定自己的行为。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员工认知领导行为会有自己的标准,标准的不同是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之一。而由领导理论可知,内隐领导理论反映的正是人们心中对领导的期望标准;据此提出以员工内隐领导理论为认知参照标准,探讨员工对现实领导行为的认知差异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985工程”高校主体科研院系女教师近年来科研创新绩效的数据为入口,实证研究了高校女教师的科研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高校女教师科研创新绩效指标虽然多项科研指标低于男教师,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且数据表明女教师在重要成果中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人”,说明她们已在各科研创新团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女教师科研创新绩效在科研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最后给出了发挥女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连、山东、北京等地的216名MBA学员进行了案例教学有效性认知的问卷调查,并选择了一个31人的MBA班进行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讲授;而且在本研究的八项管理能力中,除了“创新能力”外,案例教学对于其他七项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性都得到了MBA学员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7.
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是当前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要问题,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始于企业研发投入环节。本文基于对中国科技发展相关特征事实的梳理,以研发投入有效性不足为问题切入点,针对生产过程技术构建研发决策博弈模型,探讨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优创新补贴方式,并以2010—2020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创新补贴能够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促进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虽然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反馈机制,但其激励效果会因企业规模和所有制不同而产生差异。如果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不能精准匹配,则其产生的创新补贴激励空隙可能会阻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政府引导企业通过“三重投资”实现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provides a longitudinal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Nonaka's (1994 )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First, the data illustrate the notion that knowledge creation in organizations proceeds through an intertwined four-phase process: (1) socialization (tacit knowledge amplification); (2) externalization (tacit knowledge is transformed into explicit knowledge); (3) combination (explicit knowledge amplification); and (4) internalization (explicit knowledge is transformed into tacit knowledge). Second, the study extends Nonaka's theory by comparing the relative amount of intra-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occurring during periods of product redesign with the amount of knowledge transfer occurring during steady-state periods. The questionnaire data suggest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higher during periods of product redesign than it is during the steady state, whereas the interview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more mentions of knowledge transfer during the steady state. Third,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benefit in adding tacit error correction as a fifth phase in the learning cycle. This pha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dual emphasis on external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以2004年—2009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三个方面分别考察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后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相对不足,缺乏连续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反映绩效的部分指标相关,滞后效果不明显;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