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弱化、优势缩减,保税区面临发展方向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现状,结合宁波保税区发展的绩效和发展障碍分析,指出保税区的未来在于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其转型目标模式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保税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税区及保税制度作为发展国际转口及加工装配贸易、开拓国外市场及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强劳动就业的有效形式,风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势头不衰。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密切国际经济联系的过程中,从1990年起,国家已先后批准设立15个保税区。我国的保税区虽然总体上运转良好,但在政策法规、监管体制、施政规程等方面还存有不足。对我国保税区的运行现状及其发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保税区之间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客观分析和评价保税区的发展水平与竞争潜力,对于保税区的发展、调整及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保税区中,交易效率与保税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交易效率指数越高,人均工业增加值也越高。交易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可通过提高保税区交易效率水平来促进保税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港区联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保税区开始逐步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形势下,曹妃甸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发挥自身独有的港口、区位和资源等优势,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港的规划和建设经验,建成我国的自由贸易港。  相似文献   

5.
国防工业转型与西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防工业转型的前提下,文章从军民分割和质量效益的视角,讨论了西部省区如何利用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历史机遇进行制度创新,实现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和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将西部地区分散的国防工业资源重新整合,将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重新整合,是加快国防工业转型、提高我国国防工业资本利用效率、减缓东西部经济差距继续拉大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和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就业、发展生产、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及国家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刚刚成长起来的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园区,更是把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拟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优势和湛江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探讨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对湛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加快推动其工业绿色转型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抓手。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时空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内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当经济集聚处于合理范围内有助于促进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当经济集聚越过临界值后则会抑制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尚未达临界值。周边地区经济集聚对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均呈现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能力,应在城市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升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利用经济集聚的正外部性,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或及在建的保税区已有数十个之多,其中大多数已通过海关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比经济特区开放程度更高,优惠措施更大的保税区的建设,是在我国整个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开放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本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然而,由于保税区刚刚起步,在发展中还面临诸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一些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提高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给我国经济带来全新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林、牧均衡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致力环境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科教进步,实施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保税区原有的保留关税功能日益淡化,而原有的窗口、服务和实验作用日益增强,具有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优势趋于明显,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保税区本身,却很少从保税区的产业升级方面来考虑其发展战略。天津港保税区的运作总体上是成功的,但目前问题已突出,特别是有关战略发展的改革模式.仍只是将自由贸易区和港区一体化两种主张加以综合,并未切中产业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两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过各自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与之相比较,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转型过程相对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走向市场经济的经验和两种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试图为西部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寻找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并且出现了向多功能综合型转型等新的趋势。我国各类特殊经济功能区面临着向规范的自由贸易区转型的选择。在深圳建立多功能、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符合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新趋势,有利于促进深港经济融合。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做法,深圳自由贸易区要建成一个规范的自由贸易区,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成为实现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金融机构要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借鉴国际经验,确立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精耕细作,通过推进全球网络布局加快融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凭借持续创新构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独特的风险文化,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广西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启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自贸区产生贸易创造、规模经济等正的经济效应,也存在贸易转移等负的经济效益。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沟通的桥梁,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合作,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使我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尤其从制度层次上加快了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要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创新。这主要包括构建全球化政府理念,实现职能作用范围的创新;理顺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实现管理领域的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实现管理中心的创新;稳定经济,实现政策职能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融合进一步增强,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化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陕西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制造业、区位、人才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发区建设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形势,从不同路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实力的对话,实力来自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入WTO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缺乏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我国具有优势的产业对西部来讲并不优,我国的比较薄弱的产业对西部来讲更弱。因此,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形势,西部省区应加快观念更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商品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中的主力军。各国都大力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大背景下,新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新经济本身是创新的结果,而创新将又是新经济的灵魂。从劳动力要素优势转变到技术优势是我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