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14):20-21
30年来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每当油价上升,经济就会下跌。似乎油价大幅度上升就会使经济陷入更高的通货膨胀,导致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和普遍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小平 《山东经济》1995,(2):58-59,50
关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刘小平近年来,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失业率在8-5%之间,笔者认为这个数据不准确。因为这个数据没有把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农村...  相似文献   

4.
李晓乐 《中国经贸》2014,(19):126-128
失业率作为指引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向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备受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2013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连续四年保持不变,一直处于较低的稳定状态。但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一直以来,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据受到多方质疑。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对失业的定义为依据,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界定失业的难度,讨论了中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探究中国的真实失业率。  相似文献   

5.
《西部论丛》2005,(1):6-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表了《社会蓝皮书——2005年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各项宏观指标显示,2004年GDP增长9.4%左右,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农民收入出现多年来未有的大幅度增长。报告认为,200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10年来最好时期。报告同时预测,2005年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垄断行业改革将到关键点,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一)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在这样一个战略相持的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财力不足。那么,是否必须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弥补财力不足的困难,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呢?我认为,通货膨胀政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而不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1、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之一——菲利蒲斯曲线的全面分析。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率就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高。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工资变动率联系起来,因此,这一曲线通常又被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失业状况浅析陈卫平日本失业率较低或者说很低,似乎已成为一个无须再考虑的常识性问题。的确,在西方国家权威性机构或经济类报刊定期公布的各国经济动向数据中,日本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对于不少研究者来说,这一问题也就常常成为积极评价日本战...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相似文献   

9.
周祖根 《上海改革》1995,(11):30-31
劳动就业是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失业率能否有效地加以控制,既关系到劳动者安居乐业,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出现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现象的原因,即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总量等历史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提出了四条缓解失业的对策,即保持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劳动力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1985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为238.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8%。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1990~1996年分别为2.3%,2.3%,2.3%,2.6%,2.8%,2.9%,3.0%,至1997年6月底,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已达578万人,登记失业率上升到3.1%。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大量非登记失业的存在,实际失业率会远大于这  相似文献   

12.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梦奎 《发展》2012,(9):14-18
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世界经济经过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正在波动中缓慢复苏。这次由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不少发达国家负债式增长不能持续。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2007—2010年世界新增失业人口,55%在经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都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全球失业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与西方国家失业率指标的差异董西明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率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统计指标。各国不仅通常根据失业率的高低,去预计经济危机是否到来及其发展变化的程度;而且还把控制失业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象西方国家所规定的那样,4%以下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能源生产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价格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我国价格涨势将趋于缓和,但仍然面临不小的上涨压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就业问题将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在一阵阵失业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躁动不安的人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始努力学习和掌握第二甚至第三、第四职业技能,以期在未来的“职业再设计”中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失业,一道惨淡的风景据国家劳动部统计,“八五”期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3%,1995年末的失业者已突破500万。这还不包括正在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正以每年约2000万的惊人速度向城镇转移,无疑加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这3%的失业率又只是个显性数字,无论…  相似文献   

17.
要金 《魅力中国》2014,(23):203-20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要面对“失业率不断增加,就业质量普遍下降”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国政府提出,要把就业质量的提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就业质量的高低己成为职业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就业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个人能力缺失、社会和家庭这三个方面探究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未来20年,是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城镇失业率目前已经达到3—4%,加上2000万隐性失业,失业率达到10%,加上农村1.2亿过剩劳动力,失业率达到27%。 我国失业工人的再就业率,已经由70%降低到30%,劳动争议事件增加,劳动力素质低下引起结构性的失业。我国就业问题,涉及综合性的人口、教育、体制、产业结构问题,在农村是过剩劳动力问题,需要经济高速增长和教育的普及;在城  相似文献   

19.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未来几年我国社会失业率可能将居高不下,这一判断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正兴起一轮产业升级的运动。“腾笼换鸟”之下,大批实力相对较弱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关停倒闭,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量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张永华 《中国经贸》2011,(6):161-161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充满挑战,而加快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也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然而,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同时攀升,“增长型失业”成为严重问题,如何在转型期,协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的矛盾,备受关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